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5版:巾帼力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点燃创业新希望 谱写教育新篇章
李香枝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李香枝和她的职教“航空母舰”
点燃创业新希望 谱写教育新篇章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今年9月将面向全国招生2000名本、专科生

风雨兼程十七载

培养技能人才数万名

1993年,在一家服装培训学校当老师的李香枝东拼西凑、几经周折,凑够了4万块钱,创办了小规模的培训学校——郑州铁文学校,从此踏上了创业办学之路。2006年,李香枝自筹资金6000万元,建成了位于郑州市长江东路11号的郑州铁文学校新校区。新校区占地30亩,建有教学楼、综合实习楼和学生公寓楼,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共设置数控、汽修、焊接、烹饪、计算机五个大专业,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初、高中生来学习、培训。优美的校园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配套设施,使郑州铁文学校在同类学校中一枝独秀。

为把新校建成教育领先、设备一流、环境优美、面向未来、现代化的工业技校。2007年初,新生入校前,李香枝校长又筹资近千万元,安装配置了50台数控机床、加工中心、铣床、150台各类焊机、50台不同型号的国产、进口汽车发动机、上百个灶台和炊具等教学实习设备和500台计算机、5个多媒体教室。2007年,来校参观、考察的全国、省、市各级领导和新闻媒体的记者,看了新校区的办学条件与教学管理、学习环境与实习设施后,无不交口称赞,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河南省“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河南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郑州铁文技术学校此项工作其实已做了17年之久。17年间,连续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办学单位”,其优异的培训成绩、良好的社会口碑,使之成为同类单位的典范。10多年中,郑州铁文学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来自全省各地的各类实用型技术人才5万余人,其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就业的学员达8466人,就业率100%,就业学员遍布全国120多个地市。该校培训安置在沿海的焊工、车工学员年收入均达2万元以上,实现了“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受到了广大农民工朋友的一致好评。

花开枝头香满园

高校今秋将迎新生

目前,郑州铁文学校已经与全国30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7000多个工作岗位。与此同时,郑州铁文学校也在全社会赢得了信誉,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评价,不仅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职业技能培训先进单位”,还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市先进办学单位。由此,郑州铁文学校被河南省政府指定为“河南省扶贫培训基地”、“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同时被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指定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董事长李香枝荣获第六届河南省“十大女杰”、河南省首届最具行业影响力十大女杰、“郑州市十大女杰特别奖”、河南省“十大巾帼创业之星”、 河南省“巾帼创业带头人”、河南省“三八”红旗手、“郑州市巾帼科技带头人”、河南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个人、“政协‘五个一’心连心活动先进个人”、“政协‘三新’奖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被推选为河南省政协委员、郑州市政协委员、郑州市二七区人大代表、郑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郑州站火炬手、 郑州市二七区检察院人民监督员,《河南日报》、《大河报》、《郑州晚报》、郑州电视台等省会各大媒体多次对郑州铁文学校和李香枝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08年,在郑州新区职教园区新征500亩地筹建高等院校——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2010年9月将面向全国招生2000名本、专科生,是我省为数不多拥有中职、技校、专科、本科等不同办学层次的“航空母舰”。面对更大的挑战和更美好的明天,李香枝和她的办学团队信心满怀: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社会各界的无限关爱,通过全校师生的努力拼搏,郑州铁文学校一定能更上一层楼。高速发展的郑州铁文学校为自己定了下一个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建设成民办特色高等院校。

晚报记者 张国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