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4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非法下载网上疯传 “叶问”出手打盗版
郭德纲献初吻
于谦爱裸奔
周口“八音楼子”后继乏人
开店卖书不为赚钱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
周口“八音楼子”后继乏人

□晚报记者 杨宜锦/文 通讯员 倪珉子/图

4月27日,在周口市川汇区关帝庙里,伴随着委婉清雅、喜庆活泼的民族吹奏音乐,彩旗开道,“扛箱”、“楼子”紧随。这是当地群众在演出周口地区广为流传的“八音楼子”,这也是我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时的一项重大发现。

“八音楼子”是一种民间的行进式演出。它在山西“八音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在周口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它源于宫廷音乐,具有浓厚的古典式民族风格。所谓“八音”,即我国古代民族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而“八音会”是民间组织的音乐班子,借用了古代“八音”的泛指,但并非确切规定或认定必须有八种乐器组成。

演出时,“八音会”往往与山西传入的“肘阁会”自行结合:前有“扛箱”开路,中间“八音会”有彩扎“鼓楼子”领先(所以又称“八音楼子”),肘阁断后表演。

据悉“八音楼子”乐队里共40多个人,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很多年轻人都已不再喜欢这种演出,更不愿参加演出。川汇区文化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在挖掘原始内容的基础上培养新的人才,实现队伍传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