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二十载悠悠竹林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二十载悠悠竹林情
侯宗宾在爱鸟摄影展上为大家做“向导”

二十载悠悠竹林情

五一前夕,巩义市竹林镇长寿山景区举办了一场颇具意义的活动。这就是中纪委原常务副书记、原河南省委书记侯宗宾同志的爱鸟摄影展。

这项活动更是为长寿山景区增光添彩,并使游人倍增。

5月3日上午,几位省城游客来到景区大牌楼前。他们是原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明义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菊梅,专程前来看望侯宗宾和参观他的爱鸟摄影展。

陪同参观的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竹林镇党委书记赵明恩、镇长李书转,边走边给他们介绍侯宗宾在景区的每幅题字、题词以及对竹林发展建设的支持、帮助和关怀,件件事迹感动着在场的每个人。

中午12点多,在竹林宾馆吃饭的时候,王明义、王菊梅端着酒杯给侯宗宾敬酒,感谢他对河南发展作出的贡献,对竹林镇的支持和帮助,尊敬之情,溢于言表。侯宗宾也很动情,他说:“这是我这个曾在河南工作过的老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一句朴实的话引出了赵明恩、李书转的话题。他们述说了20年来侯宗宾跟竹林镇这个河南小山村的跨世纪情缘。

一直关注竹林的发展,件件题词激励着竹林人勇往直前

时光荏苒,转眼间时代跨入21世纪。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发展主旋律。这期间,中国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事也发生了变化。1992年底,侯宗宾离开河南,担任中纪委常务副书记、第九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职务的变更并没有影响他对竹林的感情,他依然关注着竹林的每一步发展。

2002年1月,侯宗宾重返竹林,这一次他是为贯彻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行考察调研的。座谈、走访、实地考察,8天的专题调研,他深切感受到竹林由昔日的穷山村发展成为充满生机的现代文明村镇,一条重要经验是:坚持把对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证明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完全符合现阶段农村实际并产生深远影响。

回到北京,他向党中央写了份5700多字的题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在竹林的成功实践”的调研报告。从开展“三评”活动,实行群众监督促进党员干部,有效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选准载体,开展群众性教育活动,提高干群道德建设的自觉性;坚持用先进理论和科学知识武装干部群众头脑;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四个方面总结了竹林的经验。又提出了当前全国农民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4条思考建议。并把这份报告呈送给胡锦涛同志(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他在报告首页写道:锦涛同志,我认为竹林的经验是成功的,现将报告送上,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胡锦涛同志很快做了批示,并请丁关根和刘云山同志安排宣传推广。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安排下,中央文明办简报摘发了侯宗宾的调研报告,《求是》杂志全文刊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派人赴河南采访、报道竹林经验。

这份调研报告也在河南引起较大反响。从1月21日到29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陈奎元、省长李克强等领导都做了批示。结合河南开展的“创六好乡镇党委建设”,“三级联创”等活动,在全省掀起宣传推广竹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道德建设的经验。

一个宣传、学习、推广竹林对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热潮在全国、在河南、在郑州掀起,竹林再次在全国打响,成为以人为本,道德建设的一面旗帜。

侯宗宾在竹林发展中每取得成绩时,都热情地给予鼓励、赞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都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对竹林的件件题词都渗透着他对竹林的深厚感情。

2003年,他得知竹林获联合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便欣然题词“万竹迎清风”。同年听说竹林人从30多里外4级提灌引黄河水到竹林,又题词“门前绿水笑,屋后青山幽”。2004年,竹林发展遇到困难,他题写“灿烂的过去,光明的未来”,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春节到了,他题写“祝竹林新的一年有一串串问候、一串串祝福、一串串喜事、一串串希望”。今年4月28日,他来参加爱鸟摄影展,看到长寿山的旅游事业兴旺发达,十分激动,又题写“群山放异彩,满目是胜景,高峰五连地,依稀奇石亭”。这一幅幅题词,激励着竹林人信心百倍、勇往直前。

侯宗宾关心竹林,助推竹林,深爱竹林,更是关注竹林发展的每一步。20年来,他13次视察竹林,每一次都对竹林的改革和发展给予有力的指导。

这些年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竹林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他们把植树造林、绿化家园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全镇土地,实施改造荒山,退耕还林,并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了园林绿地建设步伐,城镇面貌明显改观。2006年,他们再次进行区划调整,将大峪沟镇的张沟村,小关镇的孙寨村、竹园村划归竹林镇。面积的扩大为竹林发展提供了空间。听到这些情况,侯宗宾又专程到竹林调研,他走遍竹林的山山岭岭,边考察边思考,如何使竹林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再上新台阶。

一天,他沿着崎岖的山道来到叫“三树岭”的地方。“三树岭”是因山顶上有3棵千年古橿树得名。在这里他发现,这个山村的老人很多,一问大都是八九十岁。他站在山顶四下观望,只见重峦叠嶂,植被茂盛,水滴清流,林涛阵阵,是个天然的旅游胜地。下山后,他挥笔题写“林茂高深蛤蟆泉,气清水甜长寿山”。又写了“长寿山”作为景区名字,他向竹林建议开发长寿山旅游景区,以此为依托,带动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第三服务产业协调发展。

按照这个建议,竹林镇从2006年开始大规模发展旅游业。他们先后修建通往三星宫、龙龟广场、鹤沟桥的环山步道,开设多个农家乐饭店,又在入口处修建长寿山大牌楼。2007年,竹林景区被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一个以自然生态为基础的旅游景区初具规模。

2008年,九九重阳节,竹林镇隆重举行长寿山景区开山迎宾剪彩仪式。

竹林景区的建设凝结着侯宗宾的无限深情。这个场合侯宗宾是必定要参加的,他前一天接到通知,异常高兴,就在当天晚上,他登车动身,准备前往。他刚上火车,医院派人赶来告诉他,他在北京医院的二儿子侯建国情况紧急,身为人父,他心中十分焦急,在车上,他作了必要的安排以后便来到河南。10月7日,剪彩仪式正式开始,年近八旬的侯宗宾健步上山,热情致词祝贺,他强压心中的痛苦,不动声色,历行完所有议程,使剪彩仪式圆满结束。

活动结束,他连夜返回北京。在医院的病榻前和儿子见了一面后便紧张地为儿子联系移植器官的事,然而他的爱子却离开人世。听到这个消息,赵明恩、李书转急忙赶到北京,了解完事情的过程后,二人拉着侯宗宾的手感动地说:“侯书记呀,早知道建国病成这样,俺这里就是天大的事也不让你去。”一直到现在,提到这件事,竹林镇的乡亲们都十分感动,说:“侯书记对咱们竹林可是把心都掏出来了。”

4月28日以来,侯宗宾爱鸟摄影展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大家说:“影展题材新,上档次,有水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是作者的爱心显现。”整个影展取得圆满成功。

5月4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侯宗宾参加了爱鸟摄影展的所有日程,将要离开郑州时,他握着前来送行的赵明恩、李书转的手依依惜别。大家再次感谢他的关心支持,并祝他身体健康,他反复说:“这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临上车,他还叮咛:“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竹林建设得更加美好。”(本报记者)

20年来,13次视察竹林,指导竹林的改革和发展

视察竹林并给予高度赞扬,鼓舞了全村人

位于嵩山北麓的竹林村,原是个石厚土薄、水源奇缺的穷山村,村民们世世代代在这贫瘠的土地上苦熬挣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在当时村党支部书记赵明恩、村长李书转的带领下,全村群众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大力发展新科技产业,加强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建成了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民生活健康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河南省委组织部及时总结了他们共同致富、两个文明一起抓、加强党的建设的经验,并上报中央,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1989年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亲临竹林视察,肯定了他们的发展经验和做法。

然而,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竹林镇面临着新的考验,竹林镇的发展方向对不对?竹林镇的经验过不过时?竹林镇的道路敢不敢走?一时间,不仅竹林人忧虑、徘徊,连外界也产生了各种非议。

在这关键时刻,1990年4月28日,新上任一个月的省委书记侯宗宾来到竹林考察,他走访农户,查看企业,和基层干部交谈,高度赞扬竹林的党员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利用土地资源兴办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实现滚动发展,把全村人领上富裕道路,并大步迈向小康的做法。他兴奋地说:“竹林的发展得益于‘三个一’。一个是德才兼备的带头人;一个是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一个是符合当地实际发展的思路。”并欣然题词“竹林经验好”。

侯宗宾视察竹林,全村人倍受鼓舞。他们心更明、眼更亮,坚定地朝着自己的发展方向前进。借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赵明恩到美国考察,研究新的发展思路,制定实施了翱翔战略。上高科技项目,招国内外客商,拓展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挺进。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的中美合资企业——竹林安特制药公司和中外合资的竹林中药制药厂相继投产,使他们在实现第一次腾飞后抓住机遇,大步发展,实现挺进国际市场新态势。1992年社会生产总值达1.3亿元,缴纳税金2200万元,人均收入达2000元。竹林人走出了徘徊,创造了新的辉煌。

这年12月,侯宗宾再次来到竹林,高度赞扬了他们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鼓励他们坚持高起点、高水平,把竹林建设得更加富裕。为了鼓励竹林的党员干部,他为赵明恩题词“贵在实干”,为李书转题词“勤奋求实”。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