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13版:第一消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周末去国香茶城赏紫砂
中原茶市呼唤品牌时代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中原茶市呼唤品牌时代
茶行业专家齐聚一堂,现场品评河南名优茶。

河南茶叶消费量每年以50%递增,但高品质茶商却很少

2003年首家茶叶专业市场在郑州市航海路成立,目前包括国香茶城、南茶城、北茶城等。目前,郑州规模较大的茶叶市场已增至7个,大大小小的茶叶店铺不计其数,茶叶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喜人发展态势。近日作为福建最大的铁观音茶商之一的中闽魏氏铁观音专卖店也进驻曼哈顿,此举说明茶叶市场正在开启专卖模式,茶叶市场品牌时代已经到来。众多商家登陆中原茶市,也足以说明中原茶叶市场的潜力。为此,本报将从本期开始,持续关注茶叶市场,并于5月14日举办中原茶叶行业高峰论坛,召集行业内有识之士共议行业发展大计。报名电话:67655031 13703867082晚报记者 谢宽/文 赵楠/图

市场:中原茶市潜力大

“众多茶商纷纷登陆中原市场,足以说明中原市场的发展潜力。”刚刚进入河南市场的中闽魏氏有限公司负责人魏小红认为,“众所周知,得中原者得天下,由于中原地带有它的交通优势,不仅辐射河南省内,而且已开始向外省辐射。而另一方面,河南将近1亿人口的大省,这就决定了中原茶市的基础优势。”

此外,随着中原地区的快速发展,大家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温饱问题解决后就开始关注生活质量,关注健康,而茶作为一个公认的健康饮品,使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根据以往的资料统计,2007年河南省茶叶消费总量已突破3亿元,2008年销售总额达到5亿元。河南茶叶消费量尤其是郑州市场每年都以超过50%的速度递增。有关业内人士认为:人们对茶叶作为健康原生饮品认识的加深,茶业市场也必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剖析:好市场难有好品牌

曾经有人这样感叹,郑州有七座茶城么?怎么就知道附近的一家。实际上,一些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中原的茶市场有这样一个怪圈,茶城更喜欢抓住家门口经济,而茶城的经营者似乎有很好创意却无从实施。

5月4日,在国香茶城的办公室内,来自河南省农业厅、信阳市茶产业办公室、信阳师范学院茶学系等相关茶行业专家齐聚一堂,从将近70道选送的绿茶中,精选出河南名优茶,其中茶叶注册品牌数超过了数十家。

但是在这数十家的品牌中,记者却发现消费者所认知的只是毛尖、铁观音、龙井等,但是对于这些家茶叶的出处、品牌、经销商品牌的认知却寥寥无几。河南省茶叶商会会长姬霞敏坦言:“就目前的市场而言,中原茶市场并不成熟仍处在培育期,市场基础很好却并没有知名的品牌,只有站稳了脚跟稳扎稳打,才能为以后的品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中原虽不是产茶大省,却拥有广泛的流通能力。但从目前的市场现状看,无论本土毛尖也好、还是外来铁观音、云南普洱等品牌的流失,使得拥有七大茶叶批发市场,处在无品牌的真空阶段,如此众多的人口基础,却只等待基础开发。

担忧:品牌何时才能叫响中原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曾指出:“全世界每年茶叶需求量达300万吨,供应量达350万吨。中国每年产茶120万吨,仅有30万吨出口,虽然产茶面积世界第一,但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却较弱。中国每年茶产业产值为300亿元人民币,而立顿茶业年产值约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茶产值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中国七成多茶产值仅相当于英国一家立顿茶业,中国茶亟待国际化品牌建设。”

实际上,英国不产茶,但英国立顿茶却无人不知,中国茶市场缺乏品牌巨头太久了。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竞争力,一个行业如果缺乏行业巨头,就没有活力。

透过中国茶叶的品牌缺失引起不少茶企业进行反思。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如今却找不到几千年“茶叶王国”的骄傲与底气。在中原市场亦是如此,“不能否认,目前河南市场真正做品牌茶商的还不太多,行业内部虽然也有一些活动,但是多局限于行业内部,而不被广大消费者了解,反而国外茶产品靠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摸爬滚打,闯出了一片大市场。”八马茶业负责人张冰坦言。

业内专家指出,中原茶商始终难以摆脱“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品牌。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