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辛晓青 实习记者 宋华
拎着一个锈迹斑斑的小工具箱,61岁的老赵在开店之余,一年又一年,行走在他再熟悉不过的大街小巷。
昨日,本报报道的想当志愿者的理发师老赵,带着记者走进了一个脑瘫孩子小虎的世界。
“这天立刻都热了,小虎的头发得理短点。”虽然20天前才理过,老赵决定再去,“小虎给我打电话了,或者他有事找我。”
昨日,老赵拎着他的工具箱,出发了。
锈迹斑斑的铁皮方盒上面有一串红漆书写过的字还依然夺目: 献爱心工具箱。它是老赵的精神支柱。
里面还有两个本子,一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人名、电话和详细地址,“这都是我的服务对象”。
“赵爷爷,你来啦。”小虎一看到老赵就兴奋得不知所措。
小虎,20岁,脑瘫落下终身残疾。自己住在西彩后街3平方米的铁皮房里。
“天儿热了,没事儿别老窝在屋里,出来透透气。”老赵娴熟地把小虎的推车一点一点挪出了简易房。
“都剃了吧,凉快点儿。”小虎有些害羞面带笑容地低下头“嗯”了一声。
这一声,“嗯”出了这一老一少10年的温情与默契。
在巷子的另一口,我们遇到了小虎的奶奶。老赵就在路旁借了个凳子麻利地剪了起来。
之后,老赵又一次暂别了祖孙俩,提起“献爱心工具箱”,迅速融入烈日下的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