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2版:新世纪十年见郑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十年之治·为了诗意地栖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十年之治·为了诗意地栖居

□石大东

(上接T01版)时代不同,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也不同。进入新千年新世纪后,郑州,决心甩掉“小气、土气、俗气”的帽子,塑造新的城市形象。否则,必将不利于这座千年古都的腾飞,更谈不上宜居的实现。

历史,留给郑州的有荣光:她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有着宝贵的3600年不间断的城市史。这,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历史,同样也留给郑州大量的建设欠账:“一五”到“七五”城市建设资金(包括市政工程养护费)分别是:1879万元、1234万元、990万元、2053万元、3540万元、13355万元、45321万元。35年的总投入,不到7亿元。

于是,进入新千年的郑州,是一座基础设施落后、脏乱差现象普遍,“小气、土气、俗气”的省城。这严重影响了郑州的形象和吸引力,也和中原城市群龙头的地位相去甚远。

提升郑州的城市品位,让郑州“大气起来、洋气起来、雅气起来”。

郑州市委市政府果断、科学地确定了郑州城市发展的思路:规划建设新城区即郑东新区,保护改造中心城区。用新城区迅速提升郑州乃至河南的形象和品位,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宜居城市。

要在人口密集、车辆拥挤的老城区施行城建“手术”,钱从何来?毕竟,我们2000年的地方财政收入只有46亿元。

而且,如何防止在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中极易形成的“千城一面”?我们要在发展中对得起郑州3600年古老的历史,留住郑州的城市灵魂。

“绝不能摧毁历史文化内涵,代之而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形成没有历史的城市壳子。” 基于这一正确认识,郑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保护改造中心城区的理念,即在中心城区改造中,要保护好老城原有的厚重、古典,保护郑州作为八大古都之一的文化韵味和悠久的历史底蕴,特别注重25平方公里范围内商城遗址的保护。

于是,一系列保护、改造和创新规划的“内科”和“外科”城建“手术刀”,在新千年的郑州大地上飞舞。

2001年~2002年,郑州启动对商城东城墙的保护工作,实施了城墙绿化、加固等试点工程。

2002年,以郑州市老城区保护改造总体概念性规划的完成为标志,我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和高水平经营城市”的序幕正式开启。

2002年年初,郑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保护改造中心城区,规划建设郑东新区,带动中小城镇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思路。这是个完整的城镇化思路,新老城区并重,和谐共生,没有偏废。提出“带动中小城镇发展”,意味着工作重点在城区,尊重城镇化的一般规律。

郑州市政府这一思路和决策的产生,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时任河南省省长)的大力推动和支持。2003年,郑州中心城区保护改造进入元年。当年,成立了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整治协调领导小组,“按照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目标,成立15个指挥部,完成对老107国道、10个主要出入市口、21条景观路、113条背街小巷、二七广场及周边地区、熊儿河及东风渠的综合整治,新建小游园79个;完成21条景观路两侧900多幢沿街建筑的清洗、拆除或高标准粉饰;取缔改造旱厕340座,升级改造公厕175座,设置移动式环保公厕44座。由于大力实施街景、公厕整治和游园建设,2003年被称为郑州市的“公厕革命年”、“街景整治年”和“绿地、游园建设年”。当年,拆除有碍观瞻的违章建筑逾200万平方米,在全国受到关注。

保护老城区从一开始就受到重视。成立了商城遗址保护改造指挥部,制定了《郑州商城遗址整体保护规划》,拆除商城城墙附近的大片违章建筑,修建了保护城墙的多处公园。此外,棉纺厂大门等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古旧建筑、坡顶房也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进行了保护性改造。

中心城区保护改造一揽子浩大繁复的基础工程,持续了整整3年。

这是一次关于品位的重塑。

中心城区保护改造以国际大都市为坐标,充分体现超前思维,强化品位,精雕细琢。比如由“点、线、片、环”组成的夜景照明,一度成为郑州的城市名片。“白天看市容、晚上看夜景”成为来郑参观考察的“必修课”。

2005年10月,基于郑东新区“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建设目标,中心城区也相应提出“三年一大变、五年上水平”的奋斗目标,开展了以“优化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功能、打造精品街区、提升文化品位”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年”活动,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2008年,遵循着“建设和谐郑州、建设宜居城市”的思路,郑州确定了城市建设的“十项目标、十项工程和十项任务”,开展地铁一号线、解放路立交、火车站西出口建设和10条精品街整治,开展“垃圾不落地”活动。

2009年,是郑州城建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全年城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1亿元。围绕“三化两型”发展战略,地铁一号线全面开工,BRT公交系统投入运营,嵩山路立交、航海路、二七路等整治工程完工。

2010年,市委、市政府斥资195亿元,把“畅通郑州”作为全年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主题,力争3~5年内实现郑州交通拥堵根本改观。

新世纪的十年间,郑州从中原城市群龙头到现代化大都市,从跨越式发展到“三化两型”城市,始终以城市发展的需要来调整城市建设的载体,始终以人为本,在保护改造中心城区的同时,加快建设郑东新区,同时带动中小城镇发展的城市建设思路始终一以贯之。

一位哲人说过,“看不清未来时看看历史”,郑州这十年从小城到大城,再到大郑州的蝶变,佐证了这一思路的极大正确性。

十年来,在实施一个个大工程的时候,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因为我们的终极追求,是打造宜居之都,是让郑州人“诗意地栖居在郑州大地上”,有干净的水源、新鲜的空气、灿烂的阳光和优美的景色。

我们中心城区保护改造的具体目标是:路平、灯明、水通、安全、卫生,“净、绿、亮、美、畅”。

我们中心城区保护改造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

我们中心城区保护改造的要求是:一要实行“三控制三增加”,即在中心城区严格控制土地审批、严格控制超高层建筑、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数量,增加广场游园、增加生态绿地、增加公共服务设施;二要拆迁安置工作努力实现“两好”目标,即群众搬迁后居住条件要比原来好,安置后生活要比原来好;三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不搞大拆大建,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使中心城区既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兼具时代特色。

如今的郑州,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7平方米,为2000年的两倍;人均住房面积是2000年的2.5倍。

如今的郑州,市民出行300~500米见到游园、绿地。以鑫苑名家社区为代表的人居样板示范社区63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15.8%;一类社区321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80.3%;三类社区基本消除。

如今的郑州,白天干干净净、夜晚亮亮堂堂、常年平平安安。

如今的郑州,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形象美好、品位跃升,适宜居住的大都市屹立在中原大地,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吸引着万众的目光。据市接待办统计,从2004年起,郑州引来多个地级市领导带队的参观考察,其中,2004年148个地级市,2005年232个城市292批,2006年120个城市。

思路决定出路。“加快建设郑东新区,保护改造中心城区,带动中小城镇发展”的思路需要再持续、再加强和再提升。我们需要将郑东新区加快建设成为像曼哈顿之于纽约一样,成为大郑州“强吸纳、远辐射”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我们需要将八大古都之一、3600年的郑州中心城区,保护改造成我们耳熟能详的骄傲和自豪;我们需要将我们的城镇化愿望变成现实;我们需要郑州的“大气、洋气、雅气”不可间断,一直持续,渗入我们的骨子里。因此,我们更需要统一思路、团结一心,加快步伐。

新世纪的头十年,郑州城市建设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最快的发展阶段。十年来,我们重新塑造了郑州城,塑造了她的品位,塑造了她的性格,塑造了她的功能,塑造了她的生态,塑造了她的灵魂。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