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本来不会死的”
保姆不懂急救,耽误了
徒手心肺复苏10分钟就能学会,来试试
“马季,本来不会死的!”一名急救医护人员这样说完,立刻引来一群市民围观。
今年5月12日是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
昨天上午,绿城广场,一场“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在这里举行。许多急救、救灾和抗震的知识直接宣传到市民面前,效果很不错,许多人学会了救护知识。
晚报记者 孙娟 实习生 刘李
徒手心肺复苏10分钟就能学会
“马季早上起来,发生了心梗,他的保姆很快发现了,但是保姆不懂得急救知识,先错打了急救电话,后来通知了他的儿子马东,等马东打电话通知到了医院,已经过去了10分钟。”急救医生说。
“在心脏急救上每延迟1分钟,病人的存活率就下降10%,10分钟后,病人存活的希望就很小了。”这番话一下子吸引了许多市民的注意。
面对街头等公共场合有人突然晕倒,昨天的宣传日上这样教育我们:
第一反应要去判断他是否为心跳骤停。判断的方法为:
一看,拍打双肩,看他还有没有意识;
二摸,喉结两侧2~3厘米的颈动脉,摸摸有没有搏动;
三听,听患者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声。
如果没有脉搏跳动,病人又无意识,可以判定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
医生表示:“其实非常简单,每个人学10分钟就会。几个月重复一次,就能做到。”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这项自救、救人技能,为猝死病人争取最宝贵的救援时间。
市红十字会的医护人员,一边解释,一边用现场的橡胶人做示范。
1
步骤
让伤员平躺
技术要领:最好是在地上或硬纸板上,抬高伤员肩膀,额头往下按,清理干净口中异物。
2
步骤
口对口人工呼吸
技术要领:一只手压迫伤者额头,另一只手向后上方提起伤者下颌使伤者头后仰,然后用放于前额的手夹闭伤者鼻子,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后用双唇包绕伤者嘴外缘,在密闭状态下用力吹入,频率为每5秒钟1次。
3
步骤
胸外按压
技术要领:胸骨为竖线,两个乳头形成一道横线,两线相交处就为按压点,双手手指平行重叠,用一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点,另一手掌根部压在前者上方,手指跷起,两臂伸直夹紧,身体前倾并与伤者成90°垂直,迅速垂直下压4厘米至5厘米后立即放松,按压和松开时间为1∶1,按压频率是每分钟80~100次。
我市规划的应急避难场所分为3个层次
本次宣传活动周从5月12日至18日,在此期间,各级有关部门还将组织应急救援演练、隐患排查治理、“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等系列活动。
昨日,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红十字会等30多个单位来到了现场,设置了咨询台,向群众介绍了防震减灾、自救互救等方面的知识。
据市地震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我市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已经初步完成,等待上报市政府。未来,我市将设立3个层次的应急避难场所:市级、区级和社区级。
目前,市级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有10个,类似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人民公园和碧沙岗公园,适合在此长期生活10天左右。区级避难场所,具备基本生活条件,可生活3~5天,比如各区的小公园、主干道、大中专院校操场等。社区避难场所,主要是一些大型社区附近的绿化带、小游园,但不具备生活条件。
多功能音视频搜索仪水陆通用
昨天,一批先进的应急处置设备也参加了展示,应急指挥车、气象应急车、应急通信车、生命探测仪、多功能音视频搜索仪等也一一和市民见面。
其中,市消防队装备的多功能音视频搜索仪尤其引人注目。这种搜索仪能在倒塌的建筑物等废墟中以及狭小的空间探测被困者或不明物体,在失事的汽车或人体不能进入的各种设施设备中进行探测。
“它不仅能在陆地上用,还能下到水里20米处呢,中巴车坠入尖岗水库事故,就是它派上用场,在水下搜寻生存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