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2版:快乐假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如何把握雅思口语新动向
实践 加速课堂与社会角色转换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实现课堂与社会角色转换把养成教育植于实践活动中
实践 加速课堂与社会角色转换

爱因斯坦说过:“真正的教育成果,就是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光之后,还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而能力显然是一个人最不能忘却的。近年来,各中小学纷纷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认识社会。

晚报记者 唐善普/文

赵楠/图

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现课堂与社会角色转换

随着社会的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过去,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贤纳才时,注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那些“1”字型的专才和“一”字型的通才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而“十字”型的全才倍受欢迎。

“社会生活实践是道德教育的根基,因为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学校和家长要力求通过引导学生参加不同渠道、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贴近社会与生活,积累经验,为未来步入社会打好基础。”郑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实践活动应立足于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挑战和需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满足他们融入社会的综合能力需要。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不但包括学习知识的综合,更重要的是能力上的综合,如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等。”高二年级的班主任林琮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太多时间进行这方面的锻炼,只有在假期里“补课”了。

在记者对37个市民进行的随机调查中,其中35个有孩子在上初中或小学的家长,希望孩子能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锻炼自己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合作,学会思考,顺利完成课堂与社会的角色转换,以便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具竞争力。

把养成教育植于实践活动中

据了解,目前,郑州市已有25家校外教育场所。从2007年2009年9月,市里先后投资3700万元建成6个县(市)级校外活动中心,一个以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为龙头,以社会各类活动场所为延伸,以农村学校劳动场所为补充的,校外教育活动网络已初步形成,为中小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实践活动平台。

“社会实践不能脱离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市教育局这位负责人认为,实践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比如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等。“只有全方位的,孩子才能慢慢成长为完整的、具有美好心灵的人。”

事实上,学校和大多数家庭正越来越重视这种养成实践教育。让学生深入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调查、考察、访问、社区服务、劳动等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学会动手、发现、探究,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

对此,市民黄远强很有感触:“具体的行动,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及能力,这要远比大人口头上要求这样做有效得多。”

孩子的“生活世界”何时多元化

采访中,一些教育业内人士表示,暑假应该让学生过得有意义,可布置一些社会性服务的课题,如做志愿者、做义工,或帮助学校、社区解决实际问题,搞一些科普性的手工制作等。这样,学生既乐于参与,也会得到锻炼。

记者发现,其实家长对子女的社会实践也很重视,多数都支持学校这么做。但他们认为,暑期的实践活动应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可以浅显一点。市民谢悦说,假期多让孩子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学会做人应该更重要。家长梁女士建议,学校布置的实践内容应多样化,让孩子的选择余地大一些,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积极性。

“我们知道了以前从未学过的知识,我们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们真的很累,但是我们真的很高兴呀。”喜悦、激动和收获,学生在参与实践后表达出的这个心声,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愿景:如何让孩子的“生活世界”再多元化一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