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3版:郑州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瘾诱”生活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你在享受“时尚鸦片”吗
“瘾诱”生活
科技催生数码瘾者

晚报记者 苏瑜

“现在自称驴友的人越来越多,同样是上瘾,有的人是真正的寄情于山水间,也有的人,不过是把旅行当成一种工具,他们要通过旅行来增加自己的经历和谈资,满足自己身为白领或者金领的虚荣心。”

每年有两次长途旅游和数次短途旅游,是陈先生给自己设定的生活。不惑之年,拥有三套房两辆车,生活相对稳定,经济相对宽裕,除了旅游,似乎找不到更合适的方式来生活。

“出国旅游每次的花销大概在1万至2万元,国内游花销不等,远的数千,近的几百。钱是赚不完的,挣钱也是为了用,让自己快乐就好。”陈先生说,驴友中有不少比他还上瘾的,他们甚至一年中只上半年班,其余时间都在路上漂着,他们也不在乎去哪里,反正就是不断在行走,“在路上”就是他们的生存状态。

对于某些人来说,物质的虚荣感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他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空余时间,也不再需要用丰富的物质享受来认可自己的价值。他们寻求的是一种所谓有品质的生活,是在精神世界被社会所认可。

有首《我想去桂林》的歌唱得很贴切:“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工作的人旅游需要挤时间,不工作的人旅游需要挤支出。现实中,八仙过海,各人有各人的方式,目标都是为了更好上路。在论坛里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驴友,有辞职去旅游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彻底潇洒;也有边存钱边旅游的,温和变革;有没有积蓄的,在途中边打短工边旅游,今朝有酒今朝醉。

“理想的生活方式是,等儿子长大了,我没有后顾之忧了,我就不再工作,只靠房租生活,永远在路上。”陈先生说,他是真的喜欢这种无压力的自然生活,不是那种“伪驴族”。

什么是伪驴族?

“现在自称驴友的人越来越多,同样是上瘾,有的人是真正的寄情于山水间,也有的人,不过是把旅行当成一种工具,他们要通过旅行来增加自己的经历和谈资,满足自己身为白领或者金领的虚荣心。”

这是一个善于集体标榜的时代,正如伪驴族一样,存在着一大批这样的伪君子,他们塑造他们的瘾,除了旅游,还包括法国红酒、百老汇的歌舞剧、时尚杂志、芝华士酒和哈根达斯的冰激凌。其实他们所谓有品质的生活也只不过是为各种戴着时尚面具的企业作贡献。他们不知道背包族在国外只是穷人的无奈选择,而芝华士都是外国老人的最爱。最后,旅游回来的人们除了被掏空的口袋,只留下几张发黄的照片。”

听说好友抢在自己之前买了N97(诺基亚手机),阿凯决定放弃。“我要时刻准备着,盯着新款上市。”

阿凯是公认的数码达人,他不吸烟不喝酒,也没有其他嗜好,就是喜欢更新数码产品。据说,他在过去一年里,花在数码产品上的钱接近4万元。

“我购买的大多数数码产品并不是来自真的需求。例如手机的功能对我来说仅仅是打个电话就够了,因为我有专门的MP3用来听音乐,有PSP随身玩游戏,甚至还有一个便携的大屏幕MP4用来看电影和看小说。还有一个笔记本电脑用来移动处理公务,所以手机的附加功能对我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我还是忍不住要买。”

从磁带随身听到CD机,索尼公司用了10年的时间。而从MP3发展到MP4,市场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现在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已经由过去的几年更新一代,变成如今的一个月更新一代。电子产品已经由单纯的生活用品转变为时尚消耗品,而在繁荣的电子市场下面支撑的正是一群数码瘾者。

据说,在中国,手机平均8个月就换代,这甚至高于欧洲和美国的速度。年轻一代已成为新科技产品的主流消费者,他们大多是新科技的追随者。现在的年轻人表面上看追求的是新产品的新功能,但实际上追求的是时尚,是会玩儿,是新东西,是可以炫耀的资本。我们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广告、电视、出版等大众传媒和商品销售系统都在向他们推销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整个社会系统都在告诉他们:拥有这些东西你就是高档的,有品位的、成功的、现代性的,否则你就是落后的。

“科技产品在炫耀新功能,也在炫耀现代性。现实中,很多使用者其实对科技并不感兴趣,甚至是科技盲,而人们往往在意的是其现代性符号。这种现代标签使一些人在物质上找到了价值,使他们得到‘救赎’,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

同样属于时尚标签的还有很多,例如网上冲浪、宠物、交友,甚至是运动鞋。十年前的人们只要有一双运动鞋就足够了,而现在的孩子讲究的是做什么都要穿专业的行头,所以柜子里都放着各式各样没怎么穿过的“新鞋”。这些时尚的标签满足的人群就是一些在社会上还没有找到自我定位的孩子们,他们自认为这些标签可以当做自己进入社会的名片,而实际上这些玩意儿只不过是一张用过就扔的废纸。

请继续阅读C04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