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1版:独家责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漯河发文件市民须学500繁体字

官方称是提倡,部分市民认为是强制

究竟该不该学繁体字,支持者和反对者各占一半

4月22日,漯河市六个部门,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读<说文>、识繁体、解汉字”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每人要读一遍《说文解字》,并至少认识500个繁体字,并知晓500个常用繁体字的形、音、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推动《说文解字》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此举一出,立即引发热议,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该不该强制要求市民至少认识500个繁体字。漯河官方解释,只是提倡,并无强制之意,但《通知》中出现的强硬词语,让不少被通知者产生“强制之感”。有关繁体字的争论,前年和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曾出现过。专家认为,可以提倡认读常见繁体字,漯河的探索也值得肯定。晚报记者 袁帅 文/图

漯河下发红头文件

每人要认识500个繁体字

5月12日中午,一场雨让漯河市的气温低了很多。

由于没有带雨伞,这场雨也挡住了杨杰(化名)回家的脚步,下班后,他留在了单位。趁着闲暇,他拿出一本《说文解字》,认真地学习繁体字。

杨杰是漯河市政府某部门的工作人员,并不是搞文字研究的学者,他对繁体字也“没有多少兴趣,只是上面有要求”,才开始学习。

杨杰所说的“上面”,是指漯河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直工委、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六部门。

4月22日,漯河市的这六个部门,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读〈说文〉、识繁体、解汉字”活动的通知》。

《通知》要求,每人要读一遍《说文》;每人至少认识500个繁体字;每人至少要知晓500个常用繁体字的形、音、义。

各级党政机关,要利用中心组学习、全体会等时间,组织干部群众读《说文》。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推动《说文》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利用主题班会、语文课等时间,组织全体学生识繁体字,引导初、高中生读《说文》、解汉字。

六部门还要定期不定期对活动进行指导和督导。

漯河是被后人尊称为“文宗字祖”的许慎的故乡,《通知》中的《说文》正是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一书。

“《说文解字》很难读,繁体字也不好记,可不学不行啊,《通知》要求领导带头学,我们哪敢不学。”杨杰显得有点无奈。

漯河经典诵读已开展6年

40多万学生受到教育

其实,由漯河官方组织的“经典教育”活动已开展6年,此次“读《说文》、识繁体、解汉字”活动,只是“经典教育”的一部分。

“此次繁体字知识推广活动,并不是政府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我们漯河长期以来坚持经典文化教育传承的一种延伸。”漯河市委宣传部宣传科工作人员王君说。

王君告诉记者,漯河市的“经典教育”活动开始于2004年,自2005年起,活动“开始上了规模”,漯河全市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2006年,漯河市进一步深化经典诵读活动,把经典诵读从校园推向了社会,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了“读经典、写好字、增才干”活动。

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一次,是2008年5月31日在漯河人民会堂前举行的“过端午、读《离骚》、思屈原”经典诵读大会。当时,参加诵读的漯河市直学生有1.6万人,各县区也分别同时举行诵读活动,全市参加的学生达13万人。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14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40多万学生受到教育,每天诵读经典蔚然成风。”王君说。

在王君的办公室,记者发现,书架上除了与工作相关的书籍外,还摆放着《弟子规》《说文解字》《中庸》等传统文化类书籍。

“现在,我们政府部门的每个办公室都有这些书,工作之余,随手翻看一下,挺好的。”王君说。

作为许慎故里,漯河市对繁体字情有独钟。 资料图片

该不该学繁体字 支持者反对者持平

“弟子规,圣人训……”5月13日一大早,漯河市人民路小学二楼的一间教室内,传出了这样的诵读声。

该校刘老师告诉记者,诵读《弟子规》的是五年级学生。“离上课还有十几分钟,同学们学习一下经典传统文化,既不耽误学习,又能提高孩子们的素质,我们学校已坚持多年。”刘老师赞同学生们学习传统经典文化。

刘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也收到了《通知》。

“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原有经典教育的基础上,把《通知》要求的内容加进去。”刘老师说,像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天掌握两个繁体字即可,年级高的,可以逐步加量。“绝对不占用正常上课时间。”刘老师强调。

送孩子上学的董女士认为,让孩子学习一些繁体字,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只要不影响正常学习就好”。

“学习传统文化没什么错,但是,文字只是一种工具,使用简体字照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中国内地的出版物都是用的简体字,包括经典传统文化读物也是,我不知道为啥还要学习繁体字。”漯河市民刘方强则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学习繁体字,“这会额外加重孩子们的负担。”

在王君看来,刘方强有这种看法,是因为“根本不了解繁体字”。“大多繁体字的结构,可以反映这个字的含义,十分有趣,这也是我们汉字的魅力所在,学习繁体字不光是认字这么简单,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一个过程。”

记者在漯河街头对市民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发现,支持者和反对者基本持平,各占半壁江山。

官方称只是提倡

市民认为文件中有强制性语言

漯河市的这份《通知》下发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网友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应该说,引起热议早在我们的意料之中。”王君说。

其实,公众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没有异议,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该不该用《通知》的形式要求每个市民要至少认识500个繁体字。

对此,漯河市委宣传部部长谢安顺说:“作为中国人,认识500个繁体字不为过,况且文件只是一种提倡。文件希望每个市民要认识500个繁体字,但并没有规定必须讲几节课、参加几次会,也从不会与师生的业绩或干部职工的考核挂钩。政府只是想通过这种形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许慎文化,进一步激发广大干群热爱家乡、增辉漯河的情感。”

不过,杨杰依然认为:“《通知》的内容就是一种要求,文件上使用的是‘至少’、‘每人’等强硬词语,我看不出提倡的口吻,如果是提倡,又何必发‘红头文件’。”

“说是为了激发广大干群热爱家乡、增辉漯河的情感。难道认识几个繁体字就说明热爱家乡,不认识就是不爱家乡吗?”杨杰说,弘扬传统文化很好,但是,这种形式和说法,“值得商榷”。

与杨杰一样,漯河市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也认为:“《通知》给人的感觉就是强制性的,如果只是提倡,为何还要对活动进行督导?”可以“提倡、号召”去学,但不能要求“至少认识500个繁体字及知晓其形、音、义。”

网友“烤红薯”说得更加直接,漯河是许慎故里,开展这种活动无非是想借机宣传漯河。

如何传播传统文化

漯河的探索值得肯定

近年来,有关弘扬传统文化的呼声很高,繁体字也多次被提及。其中,最为著名的两次都出现在全国两会上。

2008年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发出了“振兴繁体字”的声音,联名提交了一份《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

2009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天津的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向大会提交了“用10年时间废除简体字”的建议,他的建议被媒体公布后,很快就引起了震动,“拥简派”和“废简派”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一场大论战,“废简派”的代表人物为季羡林,“拥简派”的代表人物为王立群。

5月13日,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漯河要求市民学习繁体字,与去年全国两会上有委员提出废除简体字,“有本质的区别”。

王立群说,中国的文字演变总体上是一个从繁到简的过程,目前的简化字虽然存在争议,但是总体上是科学合理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在使用简化字,所以,废除是不可能的。

但是,漯河的做法就要另当别论,弘扬传统文化是好事,不过,如何传播是一个大课题,漯河的探索值得充分肯定。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经典著作,但是,现代人阅读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不必强求通读。繁体字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可以提倡认读常见繁体字,如果强制就有些不妥,也没必要规定至少认识500个,认识多少要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能力。”王立群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