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T11版:温暖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锅面条
质朴表达
一部电话
温暖无数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一部电话
温暖无数
讲述人:市长电话室工作人员朱震

一部电话

温暖无数

通过一部电话,可能改变的是一个人的命运,也可能改变的是一座城市长久存在的问题,受益的是这座城市的每个市民。

2005年,朱震来到市长电话室,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市民通话,解决他们的难题,接受投诉和建议。当初对于这部电话,他认为只是一种工作。

一次,一名大三女学生打来电话,说自己来自农村,父母在家务农,好不容易攒钱供自己上了大学,今年妹妹也考学了,但由于迟迟没有收到录取书,家里只好东拼西借凑来8000元,让妹妹上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电脑,希望学成后能很快就业,解决家里生计问题。谁知交完学费不久,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姐妹俩跑到技术学校要求退回学费,遭到校方拒绝,理由是双方签订有培训合同。

“姐姐在电话里哭着说,如果钱要不回来,她和妹妹只能有一个人选择不上大学了,因为家里再也没有多余的钱了。”朱震说。最后,在市长电话室的协调下,学校愿意退回全额学费,妹妹拿着钱高兴走进大学校园。

“如果要不回钱,上不成大学,妹妹的命运可能就不同了,一个电话帮助她改变了命运。”朱震感慨地说。

在5年的工作中,朱震说最头痛的事是市民投诉“废弃破损线杆”。

这些线杆上已经没有线缆,完成了使命,却处于无人理睬的境地。它们遍布郑州市区各个路口附近,时间一长,经过风吹雨淋、道路改造、汽车碰撞,难免出现破损。

“大部分破损线杆已倾斜,有的底部已经断裂,甚至快要倒地,一个线杆往往涉及十几个部门,种类参差不齐,很难判断归属。”朱震说。

2005年年底接到一通电话,是一名货的司机打来的。司机称,在紫荆山路有一个无主线杆,夜间大车将上面的废弃电线拖到了地面上,他行车到此,车轮被电线缠绕,结果连带将一排隔离带拉倒,砸伤了4名小学生。

“我打了十几个部门电话,确认线杆归属,没有找到一家,到了下午5点,我只好赶到现场,协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剪断电缆,交警维持秩序,才拔掉了这个线杆,避免伤到更多的行人,交通也顺畅了许多。”朱震说。

在几年的工作中,朱震意识到,无主线杆问题在前几年可能是个案,但近几年随着郑州城市道路扩宽、城中村改造等项目的进行,废弃无主线杆越来越多,足足有382根,政府亟须对此类问题出台机制、办法。如果单靠市长电话一次次协调各部门去解决,肯定不行。

2009年,朱震在自己调查基础上,写了一份报告递交到了政府,建议由市政部门牵头,协调交警、供电、通信等部门,对郑州市区内线杆注意排查登记,对各自所属线杆产权予以确认,设置固定标志,同时修缮破损线杆。他的一点建议得到了副市长张建慧的重视。张建慧批示市城市管理局迅速召集各通信公司、郑州供电公司,逐项进行调查摸底和产权确认,另外针对未得到产权确认的废弃线杆成立了专门的清理队伍。

“没想到,工作中的一点小发现、一点建议可以改变一个城市,这让我感到自己作为一名公务员力量的重要性,很温暖。”晚报记者 孙娟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