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之都 中国诗词之乡
中国诗歌之乡 中国阀门之乡
中国建筑机械之乡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
河南省首批对外开放重点示范县(市)
河南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县(市)
河南省首批扩权县(市)
2009年度中华慈善奖唯一获奖城市
一道道璀璨夺目的光环背后,折射出的则是荥阳人为发展县域经济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与求索。正是这种坚韧和执著,才使荥阳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无论一个地区还是一座城市,多年来能一直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并在当前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表现出更加旺盛的活力,总有其独到的地方。
荥阳的发展都经过了哪些历程? 记者专访了荥阳市委书记杨福平。
杨福平认为,荥阳从思路上认清了自身优势,尽力扬长避短,因此收获了丰硕的发展成果。
晚报记者 裴蕾 姚辉常
第一步 “东引东进”展宏图
“好风凭借力”,荥阳市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跳出县域,借力发展。
2004年,荥阳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要把“东引东进”确定为荥阳市经济发展主战略。“东引”,是要积极引进东南沿海和省会郑州的资金、项目、人才和技术;“东进”,是指把荥阳的城市向东发展,主动融入大郑州。
杨福平说:“当然,我们还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进一步丰富‘东引东进’战略的内涵。不仅仅是城市建设要与郑州对接,而且要全方位地融入郑州。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都要瞄准郑州的发展水平,寻求与郑州的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借力郑州,最大限度地加快发展,最终带动整个荥阳跟上大郑州的前进步伐。”
对于“东引东进”战略,杨福平给予了深刻剖析:这等于在与周边地区条件大体相同的形势下,为荥阳创造一个机遇,从而有效地放大了荥阳的优势,为荥阳赢得了发展的先机。
第二步 融入大郑州,奋力冲百强
2007年,荥阳市委、市政府通过创新思路,再次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融入大郑州,建设新荥阳,奋力冲百强”,即通过城区向东进,融入大郑州,强化荥阳的区位优势,加快资金项目和人才的聚集,加快产业的聚集和发展,冲进全国百强县市。
杨福平讲述了荥阳要走向的这第二条“快车道”。
“融入大郑州,建设新荥阳”是这几年我们提出的长远目标。加上“奋力冲百强” 这个目标,既是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也是荥阳市自加压力、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杨福平说,对县一级来说,在所有的荣誉中,百强县这顶桂冠最为夺目,也最难夺取,它代表着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一个县(市)实力和形象的重要标志。冲击百强,表面上看,是在争排名、争位次,实质上是争发展、争地方发展的业绩,是抢占区域竞争的制高点。
第三步 “七大抓手”“四新建设”发展县域经济
2008年,就如何融入大郑州,荥阳有了更具体的方法,即“七大抓手”、“四新建设”。
具体有哪“七大抓手”?杨福平娓娓道来。
抓大交通。借力改造S232、S314等道路,实施中原西路西延等八项交通重点工程,完善城乡道路交通网络,构建内外畅通、便捷有序的大交通体系,以大交通促进大发展。
抓大项目。围绕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着力引进和开工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全力支持和推进大项目建设,使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
抓大生态。狠抓节能减排,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做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开展生态县市创建活动,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创优生态环境;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步伐。把荥阳由郑州“风沙源”变成更宜居、山川秀美的郑州“西花园”。
抓大文化。聚合丰富的文化资源,使之与生态建设、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成为新的产业业态。以广场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文明单位(村、镇)创建为载体,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抓大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文化生活、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实际问题;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临时救济为补充、社会互助和优惠政策相配套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抓大稳定。深入开展“五五”普法、“三五”依法治市活动,抓好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创建“平安荥阳”,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康保驾护航。
抓大督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设置目标考评体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实干、事业至上的干事环境,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和工作落实。
杨福平还解释了“四新建设”。
第一,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荥阳62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60%以上,农村经济发展任务繁重,没有农村的跨越式发展,就没有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大力推进新城区建设,打造良好平台。首先要加快东区建设步伐,加速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其次要改善旧城区人居环境,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确保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再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第三,大力推进新产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实现进入百强的目标,必须有产业支撑,必须推动产业升级,营造新优势,提升竞争力。
第四,大力推进新环境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就是要营造政通人和的政治环境、平安稳定的法制环境、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诚信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
第四步 “放大优势”谋跨越
在“东引东进”思路的主战略中,一次次创新造就了荥阳更快速、更自信的发展。
就在去年,牛年新春的年味还没消退,荥阳就召开县、乡(镇)、村三级干部会议,提出要集聚优势,创新优势,放大优势,以建设郑州市新城区和“西花园”为定位,深入实施“东引东进”主战略,大力推进新农村、新城区、新产业、新环境,推动荥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放大区位优势。从2002年起,位于荥阳最东端的豫龙镇下大力气加快建设通往省会的“快速通道”,到目前荥阳市已有5条道路直通郑州。交通条件的提升带来投资商纷至沓来,目前被列入省级产业集聚区的豫龙工业园已有115家企业入驻,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就有10家。
放大产业优势。围绕基础设施、招商引资、产业集聚、高效服务四个重点,加快建筑机械、阀门、服装等园区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荥阳阀门、建筑机械、汽车制造、化工制药、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逐渐强壮起来,少林、瑞龙、博大等名牌企业的知名度和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放大文化优势。围绕郑氏文化、象棋文化、诗歌文化、嫘祖文化等优质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正积极申报象棋文化之乡、诗歌文化之乡。
有了科学发展的思路,荥阳交出了一份份令人倍感振奋的“成绩单”。
第五步
今年,荥阳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借力省会,转型发展,勇于跨越”,也就是说,郑州积极推动“三化两型”城市建设,对外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荥阳要进一步练好内功,以打造郑州市新城区和“西花园”为定位,主动与外围的中原区、惠济区、二七区、上街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对接,与郑州核心区发展互动互补,使地缘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以民为本,寓民生于发展之中”。
让高氟水区乡镇的农民喝上了洁净的安全水;荥马公路建成通车,11个山区行政村的群众告别了行路难;幸福园里五保老人成功做了白内障手术,重见光明……一项项民生之举,实实在在给荥阳百姓带来了实惠。
“荥阳在乡镇发展中,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寓民生于发展之中。我们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的核心,做到财政向民生倾斜,向公共服务倾斜,努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就业、卫生、社保等问题,给广大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更高地爆发出来。”杨福平表示。
群众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改善了。各乡镇把创卫工作作为一件民生和实事工程来抓,市乡两级投入1.86亿元,安了路灯,建了游园,建立了完善的农村垃圾处理系统,改造了农贸市场,使各乡镇镇区环境面貌一新,豫龙、广武、乔楼、高村等乡镇创成国家卫生镇,崔庙等7个乡镇创成省级卫生镇。在新农村建设上,以60个试点村和122个环境整治村为重点,动员群众,加大投入,大力改变村容村貌,涌现出了槐西村、桃花峪、刘沟村、贾峪洞林湖五村等一大批亮点示范村,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筑好社保安全网,农村居民安全感增强了。针对农村居民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市五保集中供养幸福园,在环翠峪建设阳光新村,不断解决弱势群体、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在全省率先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书作费,实现了真正的义务教育;推进合点并校,把高中向市区集中,整合教育资源,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推广教师支农,每年都选派优秀教师到乡镇学校支教,提高乡镇教育发展水平。不断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推进乡镇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立巡防制度,各乡镇都成立治安巡防队,促进了社会稳定。
去年8月份,荥阳市又提出了“打造慈善荥阳,激发人人爱心”的行动,将慈善机制运行到每一个角落,使民生内容更加丰富。
“重视乡镇而不唯乡镇,在乡镇之外做乡镇发展文章;重视经济而不唯经济,在经济之外做发展文章、民生文章,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收获了荣誉,既在意料之外,又水到渠成。”杨福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