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7版:县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学门前跑来满脸血的妇女 后面紧跟一高举菜刀的男子
8米刺绣亮相邻里文化艺术节
荥阳发现郑州保存最完好家庙
等不及收麦,小伙一家上门求亲来了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荥阳发现郑州保存最完好家庙
郑州周边姓汪的,大部分人名字都能在谱碑上找到

□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一座家庙收藏了99代人的家谱

在荥阳城关镇汪沟村南,一座绿荫小院,飞檐门楣上写着“汪氏家庙”几个大字。

可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农家小院,它可是咱郑州市保存最全、最完好的一座家庙。

“从春秋时鲁国开始,汪姓家族从第一代到现在的第99代,家谱保存完好。”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普查负责人汪松枝介绍说。

看管家庙的汪树林说,汪家在此生活了600多年一直有家庙,现存的家庙建于清同治四年,也就是1865年。家庙里有祖碑一块,年代已不详,家谱碑有40块。“从第一代到现在的99代,郑州周边几乎所有的汪姓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他们的名字。”

一个老碑记录了几千年前的历史

汪树林指着中间写有“汪世源流”的石碑说:“这是家庙的镇庙之宝,上边记着我们汪家族人的发源处。”

碑上刻着汪姓始祖——汪华,他是西周时期周公旦的一位下属,被分封鲁国,赐姓汪。

1958年兴起砸碑破旧风,汪家后人把庙里的石碑都埋入了挖得很深的坑中,到1986年才挖了出来。族人把这些年没有入谱的男子,重新刻谱碑。现在已有家谱碑40通。

难得文物对家谱文化研究很有价值

“郑州及周边的姓汪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从汪沟村出去的。大部分人都能在谱碑上找到他们的名字。”汪树林说,碑上只记男不记女,“没有办法,中国家谱都这样。”

记者有些怀疑,说出中原区桐柏路办事处一位工作人员汪永峰的名字。汪树林立即在一通石碑上找到了汪永峰的名字,“他是汪家的第96代人”。

汪松枝说,他的老家在南方,他的汪姓可能不是出于此。

他说,他是在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这个家庙。“这是已知的郑州市辖区内,最有文物价值、保存最好的家庙,不仅碑文中所涉及的内容跨度数千年,而且里面有7通明清时代的古碑,这是庙中最早的家谱碑,对郑州乃至河南的家谱文化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