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1版:悦读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请你讲述与二七塔的故事
“黑马”孟新宇:师法自然觅取真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我省唯一受邀参展上海世博会,也是本次展览中最年轻的油画家
“黑马”孟新宇:师法自然觅取真经
上海世博会展出的作品《黑马》

2010年5月7日,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美术作品展在此开幕,展出的199件作品,都是从近些年来全国大型展览优秀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现状和当代中国美术的创作水平,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才华、视野和理想。

在各种艺术门类,参展油画作品28件,我省青年油画家孟新宇的作品位列其中。而且,他是河南省唯一的一位参展油画家,也是本次展览最年轻的油画家。孟新宇此次被邀,引起了画界的极大关注,大家惊呼中国油画界杀出了一匹“黑马”。

晚报记者 尚新娇

人物档案

出生于河南虞城,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北京依顿画廊签约画家。

2003年,油画《故园秋梦》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花》入选第三届中国画家学术年展并获优秀奖。2005年,油画《七月日记》《八月日记》入选2005年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油画《又见炊烟》《快乐老家》入选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2008年油画《黑马》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其参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0年油画《黑马》参展上海世博会。

《黑马》不是为了参展而画

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这幅被命名为《黑马》的油画作品为孟新宇又一次赢得了荣誉。

《黑马》表现的是中原农村的田园风光,画面宏大。险峻的群山,山坳间坐落的几处石屋,错落有致的绿色植物和庄稼,两个劳作或闲散的“黑人儿”,一匹低头吃草的黑马,这一切都融入背后蓝色的天际中。

评论家贾方舟评述,在他激越奔放的笔触和凝重浓艳的色彩中,充盈着传统文化的濡染和民间艺术的熏陶,奔流着中原文化特有的血脉,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孟新宇才30多岁,就在画界声名鹊起。在外人看来,孟新宇的出名有点石破天惊之意,可他本人的言语,却显得那么恬静平淡,仿佛这一切纯属偶然,漫不经心,但所谓的偶然都存在于必然之中,多年的艺术追求使他迈向艺术之巅。

“画这幅画的时候真的是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那时的状态就像是打架打红了眼一样。当时画得很下工夫,很吃力,画过之后并没有感觉出它的好,也可能是因为太频繁地修改,感觉已经‘疲’了,而且那张画画画改改用了两年时间,之后就压了一年多,没有再管过它。”

后来孟新宇在北京办画展需要出书,拍反转片的时候才翻出来这张压在最里面的《黑马》,当时看到这幅画后感觉还真是不错,感觉自己想要的东西出来了,而且印出书后效果也很好,似乎有一种神秘力量在画中体现了出来,最终打动了他。

“其实,画这张画也不是为了参展而画,我的很多画都是一种偶然。”

一笔下去就是20多块钱

孟新宇在电话里笑谈,一年中有大半时间都在外面写生,比农民还农民呢,晒得非常黑。而这大半时间的大部分是在太行山。

“大自然是伟大的老师。那里有学不完的东西,比一个学者一个大师都要好。”他在山里一待就是两三个月。他说这样挺好,生活不被打扰。一到山里,啥都不用想了,光画画就行了。画画是最好的思想活动,画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思考中就会升华一些东西。”

在他的太行画作中,气势雄浑的褐红色崖壁很是夺目,那种坚硬细密的肌理呈现了太行山体的特质。

孟新宇说:“用油画的形式画太行山很难画,太行山更适合用中国画来表现。大行山就像大块大块的巨墙,我画的时候用的是20厘米宽的刷子,这样描绘山的肌理很逼真。为什么用这么宽的刷子,这都是逼出来的。用小笔一画就碎,后来直接到油漆店买最大的刷子。一笔下去,好家伙,光颜料就费了不少,成本得20来块钱,能买一大块牛肉。我画画时旁边围了一些美术学校的学生,他们心疼地说,这太费颜料了。”

虽然颜料钱付出得多,但孟新宇发现这把刷子用对了,用得恰到好处。这把刷子画出了太行山巍巍雄姿,画出了太行山的精神与激情,它的艺术感染力征服了观众。

在他创作《黑马》时,有这样一个经历。“2004年我到太行山写生的时候,在写生基地里,遇到一位在太行山土生土长的老人画的一幅画,虽然他没学过画,只是捡来别人遗弃的画笔、画架、画纸来画,但我从他的画里看到了一种没有被工业文明污染过的原生态文化,而且出手大气,令我非常着迷。之后我创作了《黑马》,其中房子的造型就借鉴了那位老人画中的那些房子的形态,加上山势、菜地这些我在写生的时候找到的内容,就有了《黑马》。”

植根民间 汲取营养

孟新宇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毕业后一直在老家画,他喜欢质朴、自然的东西,看到麦田、村庄、炊烟就会产生莫名的感动。

约10年前,他去逛了一次庙会,见到了民间的木版年画,小孩儿的虎头鞋、兔爷帽和泥泥狗什么的,这些古代传下来的东西非常质朴,带着秦汉唐宋遗风,基本没有走样儿,看上去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孟新宇从中受到启发,觉得 这些才是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民间艺术在孟新宇的绘画中集中体现得很明显:一个是浓烈的红绿色彩,一个是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水墨”为上。相对民间艺术来说,这些大红大绿是被排除在传统的主流艺术之外的。

但是在当代画坛,这样一种艺术也渐渐受到了艺术界的肯定,它的表现形式,它独特的美艳征服了画界,使得民间艺术这个文脉在当代艺术格局获得了它生存的权利。

吸纳多元艺术独辟蹊径

看了孟新宇油画的人都有这样一个认同。

他的作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浓艳的色彩渲染着旺盛的生命力,给人感奋与勃发的艺术享受。其色彩吸收了民间艺术,其构图吸收了传统画的特点,将多种表现手法糅合在油画里。孟新宇说,我是把中国本土文化、传统山水画都掺一块了。西洋画再画下去没啥意思,再画也超越不了,已经滴水不漏。就像西方人画山水画,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标杆已经立在那里,不可能超越。

在形式上,他的画借鉴了传统山水画的结构,卷轴画的外在形式。在西方油画中,很少有中国传统绘画这样细长的横批和卷轴的窄长尺幅。此外,他还借用了传统四条屏的形式,这些都使他的画从内蕴到外观呈现出鲜明的本土特征。

正是他对传统的借鉴,对油画的创新,才使得他在探索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像农民侍弄庄稼一样画画

近日,他正式收到中国美术馆的收藏证书和创作奖金,并且获得税后8万元的创作奖金。

成绩的一连串取得,更加饱满了他画画的信心。但他本来的心性并没改变,他想要的生活也没改变。他还是那个质朴的豫东男人,外界的浮华与他没有太大关系,画坛地位与奖金的获得反而使得他更加淡定,更加坚定今后要走的道路。

他说:“我觉得画画就像农民种地一样,每天犁犁、翻翻,侍弄好自己的庄稼,心里就安稳。不画心里就空落落的。我们老家虞城是一个大县,近百万人就我一个画油画的。在虞城一画就是六七年,我是在一种很安静、很孤独的状态下慢慢地摸索行进的。画画那么多年感觉最深的就是,画画是一个掏心窝子的事,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就很痛快。”

电话采访时,孟新宇正站在北京的地铁口等人,他倾诉道:“这儿的人太多,还是山里静。外界是一个大的名利场,人心很浮躁。”处在喧嚣人流中的孟新宇显然有点不适应,他开始想念家乡,想念他经常去的太行山了。

他还年轻,年轻是他的财富。他很超然,超然会使他走得更远。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有大成的那一天。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