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T06版:南伴球 上一版3  4下一版
90年代,他们三五成群喝着啤酒看彩电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80年代,他们挤看一台很小的黑白电视
90年代,他们三五成群喝着啤酒看彩电
马拉多纳著名的“上帝之手” 1986年第十三届世界杯 举办地:墨西哥 冠军:阿根廷
巴乔留给球迷悲伤背影 1994年第十五届世界杯 举办地:美国 冠军:巴西队

世界杯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一)

也许很多人无法理解那样的场面:深夜会被突如其来的欢呼声从梦中吵醒,那是进球了;楼下传来小夫妻的吵闹,那是娇妻嫉妒了;办公室里每个男同事都挂着黑眼圈,那是熬夜看球了;广场上或者酒吧里一群平时一本正经的大老爷们抱在一起痛哭流涕,或者大声骂街、摔杯子。没错,这就是世界杯的魅力。

■关键词:诞生

■关键人物:肯佩斯、马拉多纳

■关键节点:

1978年·中央电视台首次转播世界杯

1982年·第一代中国球迷诞生

1986年·见证马拉多纳上帝之手

■关键词:追星

■关键人物:巴乔、罗纳尔多、瑞奇·马丁

■关键节点:

1990年·三驾马车和三剑客

1994年·巴乔孤独的背影

1998年·瑞奇·马丁一曲成名

现代足球发端于欧洲,兴盛于全世界。而对于世界上三大赛事中拥有最多拥趸的世界杯来说,和中国人的关系却发生在1978年之后。小小黑白电视、橘子味汽水、满屏幕五颜六色的庆祝彩带、把不停传球作为解说主基调的宋世雄的声音,一头长发的肯佩斯,神奇的马拉多纳,构成了中国人对于世界杯的最初印象。

几百人围着9英寸黑白电视争看世界杯

世界杯足球赛开始于1930年的乌拉圭,1958年中国队首次冲击世界杯,但未能获得出线权。几十年里,国内鲜有球迷,中国球迷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比赛是1978年,中央电视台首次对世界杯进行转播。

当年,中国百姓家庭拥有电视机的比例还不到20%,而且基本上都是黑白9英寸,就是这小小的黑白匣子,带给了中国球迷最初的世界杯记忆。当时李承鹏还在新疆读小学,家里没有电视机,他记得第一次看到世界杯时,几百个、甚至上千位大人围在小小的电视机前观看世界杯比赛。“新疆的足球传统很浓厚,当时的足球氛围还是比较狂热的。”那是李承鹏对于世界杯的最初记忆。

在李承鹏当时的理解中,足球是年轻人过剩荷尔蒙的释放,在那个泡妞还不被允许的年纪,足球是青春期最好的伴侣。

1982年起中国开始逐渐有了球迷组织

1982年世界杯,央视转播了其中的部分比赛,除了决赛都是录播。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从那届世界杯起留下了一个光荣传统,大学食堂成为青年学子们见证世界杯的最佳场地。当时电视转播仍然是世界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1983年,中国第一个球迷拉拉队被组织到北京看球;1984年,中国第一个球迷协会在鞍山成立。中国第一代球迷成长起来了。

马拉多纳神奇表现至今让人如醉如痴

1986年,电视在中国百姓家庭中已经很普及了。对李承鹏和郝洪军来说,这都是印象最为深刻并且意义非凡的一届世界杯。当年李承鹏正值高考,家里虽然有了电视,却禁止他看比赛。他只能躲到邻居家看,还要时刻盯防母亲随时可能的“突袭”检查,假装成做作业的模样。而那届世界杯则是郝洪军的首次体验。横空出世的马拉多纳深刻地影响了他未来的轨迹,从此逐渐成为一个球迷。李承鹏评价起马拉多纳,崇敬之情至今溢于言表:“足球在他的脚下就像精灵一样听话。而他就是控制精灵的人。”在同英格兰的1/4决赛中,马拉多纳半场得球,晃过对方5名球员将球捅入球门,成就世界杯历史上的经典一幕。当然,让马拉多纳更为出名的,还要说是在阿根廷与英格兰1/4决赛中的“上帝之手”事件。

在那届世界杯上,曾担任中国足球国家队主教练(1983年~1985年)的曾雪麟被邀请进了演播室,球迷听到了更为专业,而非“一号把球传给了二号,二号又传给了三号……”的刻板解说。

采访

对象

李承鹏 中国著名足球评论员

郝洪军 体育记者、中国著名体育评论员

1994年,国内开始了足球职业化、市场化改革,世界杯的受关注度也越发提高。在那个还鲜有巨星的年代,“忧郁”王子罗伯特·巴乔的失意背影引领了中国青年的全新追星时代。在那一年的世界杯采访中,罗马安保的一个提问让郝洪军受到很大刺激:“中国足球也没有打进世界杯,你们去采访什么? ”是啊,在这似乎与我们一直无关的豪华盛宴里,中国球迷应该站在哪个位置?

大排档喝着啤酒看足球最过瘾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很多中国百姓家庭都拥有了彩色电视机,世界杯的记忆也更加富有色彩。央视转播了1990年世界杯的部分比赛。当时北京三里屯已经开始有了像样的酒吧,老外也带进了他们的球迷文化:喝酒、看球、侃大山,而之前中国观众多半喝的还是橘子味的玻璃瓶汽水。

看球喝啤酒的习惯也似乎从这个阶段开始兴起,不过却演化成为更具中国特色的看球场所与方式:大排档里看球+啤酒+烧烤。郝洪军说,他更喜欢在露天的大排档里观看比赛,“那种氛围很好。视野开阔,凉风习习,还有啤酒助兴”。至于外国球迷为何没有这种习惯,他认为是因为欧洲城市比较环保,也讲卫生,他们也没有中国式的大排档。

1998年 大眼李承鹏开始正式现场采访

1990年世界杯巨星云集,小组赛上,马拉多纳再次上演了“上帝之手”、德国三驾马车和荷兰三剑客如日中天,巴乔、马尔蒂尼、卡尼吉亚、贝贝托小试牛刀。让李承鹏记忆最深的还是决赛,当年他刚刚大学毕业,最喜欢的马拉多纳所属的阿根廷队“因为被国际足联黑掉”而失去了冠军。而那段时间他又刚好和女朋友分手,更加深了那种悲情记忆。从此,他开始迷恋上了马拉多纳和阿根廷队。

也许世界杯历史上,尤其是对于中国球迷来说,再没有一届世界杯的主题曲能够超越1998年的那首《生命之杯》。那一年,人们记住了一个叫做瑞奇·马丁的歌手,记住了他半裸的胸膛和异常完美的臀部曲线,那一句“Goal goal goal,Ale ale ale”也在当年街头巷尾孩子们的嘴里唱个不停。

1998年开始,李承鹏开始正式到现场参加世界杯报道。不过在他看来,现场看其实并没有电视看得那么清楚。没有慢动作,没有分解球,没有技术回放。而对郝洪军来说,最有感触的也是1998年世界杯。当时,他和十几名记者去法国采访,中途在罗马转机。那是他第一次采访世界杯,很亢奋。可是在罗马机场,安保查看他们的护照时询问他们到巴黎做什么,他们回答:采访世界杯。安保则问了这样一句话:“中国足球也没有打进世界杯,你们去采访什么? ”郝洪军的心中,五味杂陈。

在郝洪军看来,西方球迷参与世界杯的方式与东方尤其是中国球迷有很大不同。比如,欧洲球迷支持自己的球队有恒久性,他们还会通过足球彩票等形式,把个人利益和球队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中国球迷则功利性比较强,常常以胜负来左右自己的情感。晚报世界杯报道组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