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14版:第一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带孩子来听听陈中衔接教育讲座吧
高额奖学金,鼓励还是误导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培训学校:高考状元奖10万元,中考状元奖5万元
高额奖学金,鼓励还是误导

支持方

一种创新 借鉴大学奖学金制度

“这肯定是教育的一种创新,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了,如果我们的鼓励教育还仅仅停留在精神奖励阶段,显然是跟不上社会潮流的。”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郑学春说。“看看大学的奖学金制度吧:国家奖学金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6000元,此外还有邵逸夫等专业奖学金和学校、学员奖学金。据了解,这些奖学金的额度还在逐年增加,大学能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鉴这种奖学金制度呢?”

在郑学春看来,这种奖学金制度是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培训实际情况的,因为我们国家的高校奖学金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和成熟,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完全可以借鉴到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培训行业上来。相反,如果还是继续停留在精神奖励这一层面,比如奖励个“小红花”,显然达不到鼓励的效果,至少效果没有奖学金明显。

“我个人支持这种教育模式,并且认为很必要,事实证明也很可行。”教育学硕士王立申说:“就目前看来,没有其他方式更能激励孩子了,这种模式可能不是最好的,但至少不是最坏的!”

奖学金制度也引起了家长们的更多关注。市民刘先生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这种鼓励教育模式确实在自己孩子身上有了收效。现在孩子学习的劲头明显更足了,而且每次得到奖学金的时候都特别有成就感。他说,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孩子由以前的班级30多名到现在进入了班级前10名,这种变化让刘先生成了奖学金教育模式的铁杆儿支持者。

近日,一则消息引起了市民和中原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中高考在即,陈中数理化培训学校将继续重奖中、高考升入名校的学生,其中郑州市高考状元将奖励10万元,中考状元奖励5万元。

消息一经发出,就引起了各方的激烈讨论,有人说这是激励教育的一种创新,可以被理解是大学奖学金制度的借鉴;也有人说这是教育的一种误导,会让孩子钻进“钱眼儿”里……那么,这种奖学金制度到底是一种鼓励,还是一种误导?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业界专家和市民。高兵

中肯之声

可以尝试 奖金额度不宜过高

针对各方激烈争论的焦点,记者采访了教育界相关人士,多数人表示这种模式可以尝试,但奖学金额度不宜过大。要顺势引导,培养孩子正确认识学习与奖学金二者之间的关系最重要。

“就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这种做法早就存在,不止在教育培训行业,在公办学校教育中也有,前几年出现的重奖状元风就是一个典型。其实,这种模式的出现必然有其合理性,就像洪水,不能一味地去堵,关键还是疏导。同样对待这种模式,我们更重要的是引导,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奖金,鼓励孩子用好奖金,这样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河南教育资深研究员张凤鸣说。

而持相同意见的市民也有很多,他们大多数也认可这种奖学金鼓励教育模式,但也表示奖学金的额度不要太高,因为中小学的孩子毕竟还是未成年人,希望他们能够懂得学有所用的道理。

反对方

太过功利

不希望孩子钻钱眼儿里

“教育不是做生意,不能太功利化,我不提倡这种奖学金模式,至少不提倡在中小学教育培训行业中采用这种模式,对孩子的‘三观’不好!”郑州大学教育学院的张教授说:“大学的奖学金制度是针对成人大学生的,他们已经成人了,具有了比较成熟的金钱观,而我们的中小学生都是未成年,这样只会让孩子钻进钱眼儿里。”

张教授认为,中小学生还处于一个成长和发育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到误导,从而形成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虽然有些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出发点是好的,就像陈中数理化的奖学金模式,是为了鼓励孩子,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热情。但是,这又很可能让孩子产生误解:我学习就能赚钱,从而再导致认识上产生赚钱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这样的误区,那后果将是非常危险和可怕的。

也有一些家长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市民李女士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大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学有所用,而不是为了让孩子赚钱。“这样做太功利了,而且容易让孩子赤裸裸地就钻进钱眼儿里,我们不希望金钱成为孩子的唯一追求!”而钱女士的观点更是直截了当,“我们把孩子送进的是学校,不是菜市场,是要孩子来学知识的,不是来赚钱的!”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