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临近,“初高中衔接过渡”再度成为家长们关注的话题。为此,记者走访几位教育人士,他们建议,高一新生必须主动克服“学习方法、习惯、主动性”等方面的不足,尽快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准备,适应角色转变,减轻学习、心理上的负担。
晚报记者 唐善普
学生要提前融入高一“角色”
“高一开学,新生要面对很多新东西:新老师——新的教学方式,新同学——新的学习环境,新课程——新的学习方法。学生还要学习难度比初中大得多的新知识,如果没有相对充分的准备,新生的情绪容易浮躁,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以及新的学习方法和新的教学方式。”对此,陈中数理化培训学校校长陈中建议家长,从以下方面引导孩子。
引导提前进入高中角色。高中生活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是一个时期,要作长远打算,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新的环境。
做好课程衔接。与初中相比,高中课程发生了很大变化。家长要引导孩子假期里借阅高一课本或上信誉好质量高的辅导机构,试着寻找高中学习不同于初中学习的策略,不至于高一刚开学就手忙脚乱。
规划好目标。从学习知识、个性发展、个人综合能力发展、个人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确立发展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让孩子在每个小目标的实现中,找到动力和信心。
让孩子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被动,但高中的知识量加大,难度呈螺旋式上升。这时,学生的自律能力、前瞻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特别重要。提前做好衔接过渡,可以缓解高一初期的学习压力,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高一新生肖旭(化名)头一回住校,特别想念家人,几次想请假回家,上课提不起精神,成绩直线下降。
研究表明,生活状态的变化,会使部分住校生产生不适应:学生想家,与室友相处不好,并衍生出一系列心理问题。“孩子在新环境会出现不适感,比如情绪易波动,想回家,或者让父母来看他,常给家里打电话,诉说不如意。跟同学的关系难处理等。”心理咨询师吴瑜认为,这都是正常的表现,关键是要疏导得当。
吴瑜说,在孩子入学前,家长要告诉他独自在外上学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很正常,要有心理准备。当孩子出现各种不适应时,家长应在心理上和情感上给以支持。鼓励孩子尽快融入班级,结交新朋友。当然,家长也可以经常给孩子打个电话,或偶尔去看看孩子。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有波动,有的甚至非常大。”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郑学春提醒家长:这是孩子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家长一定要从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出发,给孩子以鼓励和帮助,切不可批评打击,让孩子失去信心,产生逆反心理。
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知识量的加大、学习跨度的提高、学习进度的加快,在学习上出现了“消化不良”。高一新生发现,自己有点不适应高中的生活,成绩可能会掉队。
掉队的原因是什么?据陈中数理化培训学校校长陈中分析,初高中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高中阶段单科知识的容量加大,对能力的考查要求提高,尤其理科知识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增强,这让大多数学生一开始便觉得费力。在知识之间的前后关联增多的同时,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综合性也更为加强。
“另外,高中阶段,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较为放手,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如预习、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单元小结、考后分析等。”陈中认为,学生应该具备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过渡期是道‘坎’。” 郑州联大外国语学校校长甘宇祥说,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不同阶段的学习所考查的能力不同,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用过时的方法学习新知识,是一种灾难。”
“高一是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一年。”甘宇祥强调说,新生如果在高一不能很快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不仅成绩会受影响,而且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会越来越困难,慢慢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转变学习方式,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必须要做好的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