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初中二年级以后,如何才能学好物理,如何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已成为很多同学、家长十分关心的话题。事实上,几乎每个学生都想在暑期先人一步,以便自己能在开学后领先于别人。
接受记者采访的物理老师表示: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最好能带着问题学,这样反而会更容易学好。
晚报记者 唐善普
在日常生活中“学”物理
在谈到初中物理的学习时,锐林辅导学校物理老师陈耕说,学生最好带着问题学物理。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物理。
接着,他举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几个例子来说明。要问“天有多高?”就要研究大气层及更遥远的空间。杂技“飞车走壁”中,在倾斜度很大的墙壁上,一辆摩托车或小汽车在高速行驶,却不会掉下来,坐在汽车里的演员显得那样悠然自得。为什么大型拖拉机和坦克要安装上履带?自行车的车轮外胎及钢丝钳口上要有花纹?保温瓶为什么能保持物体“高温”?
“其实,这些都是运用了物理中力学的一些原理。学了物理,就能得到答案。”陈耕说。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初中物理补习,也将更深入地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学习时要突出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区分点,全面培养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培养创造性思考问题的习惯。
因此,教育界人士认为,物理学习应从课本的知识出发,向课外的“生活、技术、社会”物理知识应用发散。
在夯实基础后“巧”过关
接受采访的物理老师,还就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进行了分析。
在中考中,整个物理试卷的基础知识占到40分左右,包括选择题18分,填空题22分。中考物理简单的、中等难度的试题一般能占80%。
中考基础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分数之比一般为5∶3∶2,也就是说,中考有50%是基础题,而基础题常常是课本上基本知识的直接应用。
但为什么常常有些学生难题能拿满分,而简单题却失分,计算题能拿满分,实验探究题却失分呢?
据郑州新学堂校长盛正伟分析,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一方面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主观上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知识凌乱,不能在头脑中形成体系;再次,不能使用物理学科常用的观察、实验探究、控制变量等方法解决问题。
“其实,中考考的就是一些基本概念、公式、方法。” 盛正伟说,学生把这部分的知识掌握好了,不但解决了70分的问题,也为解答难度较高的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理解与对比中“抓”关键
理解是正确、完整、巩固记忆的基础,通过分析综合,将知识的理解强化和深入,记忆才能深刻。
“对概念分析要抓关键。”联大黄冈名师数理化项目主管龚秋生通过举例来说明这一观点。在分析功的概念时,要注意它的两个要素是:力和距离。一个关键是:距离是指“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而对于多个类似的概念和规律,要进行相互比较。“知识是在不断相互比较和联系中,不断被强化、提高,最后深印在脑海中的。”
另外,龚秋生说,学习物理时,学生最好学会运用分析综合法。如学习简单机械时,应先是对各种不同的简单机械(杠杆、轮轴、动滑轮、定滑轮等)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归纳出共同点:都是杠杆的不同形式,都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来计算动力和阻力关系,都遵从功的原理,只能省力,不能省功。
刘博士数理化的老师刘锐建议新生,在接触到每一个新的物理概念或规律时,要把它和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观念相对比,看哪些是一致的,纠正生活中对概念的模糊看法。比如,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但日常生活中会错误地认为,要保持物体具有恒定的速度,是要用力的。“把错误的看法拿出来对比,然后才能正确地掌握力的概念,对物体惯性的认识和应用惯性定律分析问题,就不会产生错误了。”
“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至少做到能自圆其说,努力做到‘做一类,会一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刘锐最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