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的丹麦人打进了世界杯首个乌龙球
你知道关于“乌龙球”的来源和历史吗?
乌龙原来是条狗?
[现场回放] 荷甲人“帮忙” 丹麦队将胜利让给“师傅”
看看荷丹比赛的丹麦队首发球员名单,有3名丹麦国脚都在荷兰甲级联赛效力。他们分别是效力于荷甲阿贾克斯的罗梅达尔、荷甲黑马阿尔克马尔的西蒙-鲍尔森与格罗宁根的恩内沃尔森,而下半场荷兰队替补出场的18岁小将埃里克森,同样来自荷甲的阿贾克斯。值得强调的是,下半场开场丹麦队的乌龙球,就是由于荷甲黑马阿尔克马尔的西蒙-鲍尔森所致。正是这位仁兄馈赠给荷兰队的乌龙球,为荷兰队最终拿下比赛奠定了基础。显然,西蒙-鲍尔森是丹麦队输球的罪魁祸首之一。
晚报首席记者 郭韬略 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 现场报道
“乌龙球”来源于英语“OWN GOAL”一词
“乌龙球”源于英语的“OWN GOAL”一词,意为“自进本方球门的球”,香港球迷根据这个单词的发音,将其称为“乌龙球”。现常用来形容新闻报道中的失误,如报道失实,资料错误,主持人口误等。
“摆乌龙”引用到足球赛场上,指本方球员误打误撞,将球弄入自家大门,不仅不得分,反而失分。“乌龙球”的高危人群应属于后卫和门将,因为他们是距离本方球门最近的队员,当然,在防守对方定位球的时候,好心回防的前锋或中场球员也极有可能弄巧成拙。乌龙无处不在,一切皆有可能,对于悬念迭生的足球比赛,适时的乌龙球恰如增鲜的味精一样让球迷大饱眼福。
关于“乌龙”为何意有两个美丽的传说 你更喜欢哪个?
第一,广东的一个民间传说:久旱之时,人们祈求青龙降下甘露,以滋润万物,谁知,青龙未至,乌龙现身,反而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第二,晋陶潜《搜神记》有载:传说晋时会稽张然养狗名乌龙,有奴与张然之妻私通,欲杀张然,乌龙伤奴以救主。后人由此以乌龙为狗的代称。唐代白居易有诗:“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李商隐也有诗:“遥知小阁还斜照,羡杀乌龙卧锦茵。”皆属此意。但忠诚事主的“乌龙”到头来居然变成足球赛事中最为人所不齿的自进球的代称,实在是一代名犬的悲哀。
关于世界杯“乌龙球”的历史很传奇 有惊喜有黑暗
世界杯的“乌龙史”要上溯到1938年,首粒世界杯“乌龙球”在第三届法国世界杯上“姗姗来迟”,瑞士球员罗斯切尔在与德国队的比赛中为对方“建功”,从而将自己的名字载入了世界杯史册。
1974年夺得世界杯冠军时,“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是前联邦德国队后防的定海神针,但在德甲联赛中,贝肯鲍尔却有连续两场打进“乌龙球”的“丑闻”。于是,在下一场比赛开始之前,拜仁队著名门将迈尔很严肃地在赛前准备会上提问:“谁来负责‘盯’住那个叫贝肯鲍尔的家伙?”
在世界杯历史上,“乌龙球”也曾是灾难的化身。1994年7月2日是世界足球史上一个黑暗的日子,这天凌晨,哥伦比亚国脚埃斯科巴回国后被穷凶极恶的歹徒枪杀,时年27岁。这一惨剧的直接导火索就是埃斯科巴在美国世界杯上攻入一粒“乌龙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