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7版:征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辉煌40年——我与二七纪念塔的故事”
征文活动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辉煌40年——我与二七纪念塔的故事”
征文活动

“辉煌40年——我与二七纪念塔的故事”

征文活动

□于皓洋

“二七”,一个日期。1923年2月7日,中国工运“二七”纪念日,从此有了二七革命斗争史。有了一个纪念场地和建筑,二七广场、二七路、二七纪念塔。它的行政辖区也叫二七区。还有二七商圈,这一切构成了二七名城,浓缩了一个城市的寓意。

这就是郑州,我的故乡。我是近40年来数百名圣塔的守望者之一。

二七,革命印记

1923年爆发了闻名世界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决定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召开,遭到反动军阀的强横阻挠和破坏,工人们闯开普乐园会场大门,毅然开始了大会。此时,会场已被军警重重包围,为避免更多牺牲,总工会形成了“二四”总同盟罢工的决议。

2月4日上午9时,郑州分工会拉响汽笛,发出罢工信号,当时十几台机车的汽笛长鸣,惊天动地。工人们听到罢工笛声后,都加入到罢工的行列中去。在这以后的3个小时里,南起江岸,北至长辛店,京汉铁路全线实现了总同盟大罢工。2月7日,在帝国主义唆使下,反动军阀开始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二七惨案”。1926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郑州铁路工人领袖汪胜友、司文德被捕,并被反动军阀杀害于郑州西关五虎庙,其头颅被悬挂在长春桥桥头。五虎庙的位置,就在今天的二七广场,二七塔的身下。

1971年建起的二七纪念塔是郑州二七工人运动的纪念丰碑,承载着对牺牲烈士的缅怀,成为城市革命精神的象征,成为郑州的中心点和标志性建筑。

二七,给城市一种荣耀

3600年的商都郑州,再次崛起于火车隆隆驶进这座城市之际。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二七革命点燃了城市的激情,这座由火车拉来的城市再次以高昂的基调载入历史,以飞快的速度奔跑在城市发展的轨道线上。

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郑州二七广场上的二七纪念塔充当了整个中原商业文化的形象大使,赴美、去澳大利亚,即便在香港、在澳门,在沿海、京津沪商贸洽谈大会上,其背景、画幅大都是二七纪念塔。

二七纪念塔多年来一直站在郑州文化传播的最前沿,客观上充任了城市“形象大使”的角色,在全国及一些区域性媒体频频亮相,为郑州博取了不少青睐。二七革命斗争、二七纪念塔、“二七名城”是郑州这座城市的荣耀。

二七纪念塔,国保的重量

2006年,郑州二七纪念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国保单位。二七纪念塔融入了这座城市的厚重历史中,又更具其文化特色。

我身在二七,解读出了看似不同,却又紧密联系的意义,历史的、政治的、文学的、商业的……二七,丰富了城市的内涵和意义;二七,带来城市发展的转折和契机;二七,一座城市的丰碑和荣誉……二七,一个城市的寓意。

□魏欣

我小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曾在郑州市行政区经八路的爷爷奶奶家附近上了一年的小学。爷爷奶奶家离二七纪念塔不远,往南过了金水河走不多久就到了,他们带着我曾经登上过纪念塔。那时的我太小,对于这些印象不是太深,爬上二七塔后就觉得很高很高,其他的就记不清了。

后来学习了中国历史,知道了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1923年的京汉铁路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也知道了二七大罢工的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及二七大罢工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所写下的光辉的一页,我由此对二七纪念塔产生了一种神圣的向往之情。

曾经在学校放假期间,我和几个同学一同从西郊步行,走街串巷来到了二七广场,再次登上了二七塔。那时的票价很便宜,记得入场券不过一两毛钱。在面对着二七塔的二七路东面买票,然后过马路,从西侧也就是现在华联商厦南面邻近马路的入口处,通过两扇铁门,顺着地下走廊下行,拐过几个弯后,开始沿阶梯上登。有几层陈列室内陈列的都是与二七大罢工有关的历史图片展览、文字资料和实物展示。

联体双塔身的二七纪念塔建于1971年,全高63米,共14层,外观上给人以雄伟壮观的感觉。站在塔的最高层向四处眺望,在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绿色遮掩下,那时还没有什么高楼大厦的郑州市一览无遗尽收眼底,在钟楼的大钟《东方红》乐曲的悠扬报时声中,有了一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受,自豪感油然而生。那时的二七塔不仅是郑州市的最高建筑,也是郑州市的重要标志。

后来,我也多次从二七塔下经过,无论骑车还是坐车,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抬头望一眼这心中神圣的纪念塔。我也曾经在工作的西郊办公楼顶层远望过二七塔,只是郑州处在繁华商都的嬗变过程中,二七塔一天天、一年年被淹没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群中,再难看到它巍峨的身躯。

成为父亲之后,我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去热闹繁华、人头攒动的二七广场,坐在广场的石台上歇息,儿子抬头看着塔上影影绰绰的人影,跃跃欲试也要上去。买了票带着他从塔下的大门进入其中。儿子历史方面的知识比当年幼小的我要强了许多,看到从书本中已经认识和熟悉的图片或实物,他还一本正经、引经据典给我批讲一通。

我在惊喜和自豪之余,也不由感叹着: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繁忙中行进着,而二七纪念塔,她所代表、所包含的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对于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时代,依旧是我们心中一份永远美好、无法舍弃的情怀!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