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8版:2010南非世界杯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球事记录者的
那些球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球事记录者的
那些球事
镜头记录现场,带给读者更多精彩。
郭韬略:鸭腿儿很好吃,可是截稿时间马上就到了。纠结啊!
青岛晚报的同行。
抽空和美女合张影。
记者出没的地方。
幸亏还有中餐馆送盒饭。
关于吃饭 “
餐厅的信号更好一些。
秀 型

球事记录者的

那些球事

有的记者为避寒,干脆靠在床头敲稿子,身上裹着毛毯,盖着被子。还有的伏在桌前,用被子将自己蒙个严实。有一位老兄大概是鞋子也不保温,来个绝的,将旅行袋拉开,里面塞上两个棉枕头,把两脚伸进去。

比赛结束后(国内凌晨三四点)是一天最忙时,但见老记们个个忙着赶稿、传稿,任屋里人进人出,没有谁会有闲暇理你。——晚报世界杯前方报道组

世界杯不仅是世界足坛的盛宴,而且是媒体的盛事。

本届世界杯,国际足联官方注册的记者人数有1万多人,事实上,来到这里的记者远不止这个数。尽管不是参赛国,但中国媒体对世界杯的热情无可比拟。

6月6日,和我同时从北京、上海、广州前来约翰内斯堡的记者有120人,再加上其他的都市报、网站、电视台采访团、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至少有500名中国记者活跃在南非各个城市、各个赛场、各个角落。

“你在干什么?”

“写稿啊。”

“不是刚写完,怎么又写?”

“准备明天的稿子啊。”

这是和陪我们到外地的司机魏哥之间的对话。

“稿子写完了吗?”

“写完了。”

“明天写什么?”

“还不知道呢,慢慢想呗。”

这是经常发生在同行之间的对话。

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稿子逼压下,从赛前到赛后,从华人到黑人,从钻石到黄金,从房子到车子……短短的几十天,南非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中国人“最了解的国家”。

从身体到大脑,每天都处于高速运转中,以至于经常晚上都不想洗澡,不光是因为懒,还因为“不敢”——洗了澡睡得太舒服了,害怕第二天起得晚。当然,在南非,发稿还有另外一个动力——每天有稿子见报,家里人就会知道我还是很安全的。

经常会被朋友问道:“出国采访很爽吧?”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一般都是不置可否。说“不爽”吧,别人不相信;说“爽”吧,自己不相信。

实际上,工作原本是无所谓爽不爽的。世界上最舒服的工作——酒店房间试睡员还有嫌腰疼的时候。选择了什么样的工作,就得享受它的全部:责任、奔波、劳累,当然还有乐趣。

时间总是在回头望的时候才会觉得过得飞快,刚来时的忙乱、烦躁已经被一篇篇变成铅字的稿件所带来的成就感取代。世界杯赛程过去一半了,淘汰赛已经开始,我们说这是“曙光在前面”。

比起世界上绝大多数球迷,我们这些记者是幸福的,能够亲临现场感受气氛,即便比起能到现场来的球迷,记者也是幸运的,不仅能够现场看球,而且免费。不过和球迷的纯享受不同,记者也要随时随地面临工作的压力——没有稿件,交不了差。

吃饭没有一定之规,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冷的热的干的硬的,逮什么吃什么,实在没得吃,回来泡包方便面。每天写稿都必须等最后一场球赛结束,此时已是国内凌晨三四点钟了,马上抢时间赶写稿子往平台上发。长久下来,大家脸都憔悴了,可没有一个人怨言,没有一个人松懈。这样壮烈的场景,常让我眼眶湿润。

——晚报世界杯前方报道组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