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15版:2010南非世界杯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东西贯中不负丹青
建业0:1负国奥
张柱堂书法入选“春拍会”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他说鲁迅是自己精神上的父亲,他要做一个有脊梁的中国文人
他说作品不是遗产,房子、钱可以留给子女,但作品要捐给国家
东西贯中不负丹青
2009年2月26日,“耕耘与奉献”吴冠中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吴冠中在妻子的肖像画前留影。 新华社发

他说鲁迅是自己精神上的父亲,他要做一个有脊梁的中国文人

他说作品不是遗产,房子、钱可以留给子女,但作品要捐给国家

26日,从香港替父亲再次捐献5幅作品返京的长子吴可雨表示,他一直都陪伴在父亲身边,而就在父亲走的周五自己不在场。走前父亲状况尚稳定,没想到突然呼吸衰竭而辞世。父亲走得平静,弟弟乙丁陪伴父亲身边……“父亲生前对我们说,‘你们要看我就到我的作品里找我,我就活在我的作品里’。现在来访的媒体很多,我们家人希望通过你们转达谢意,也把这句话带给读者。”

轶事

苦涩初恋无疾而终

1938年,19岁的吴冠中因足部感染就诊于江苏医学院附属医院。长期出入门诊部,吴冠中对经常替自己换药的一位护士心生好感。内向的吴冠中给对方写了一封长信,全篇没有一个“爱”字,仅仅只是介绍自己并希望得到回音。未想数月后,吴冠中才得知自己弄错了护士的名字,心仪的女生叫“陈寿麟”而不是“陈克如”。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吴冠中的《忆初恋》被刊登。陈寿麟的儿子通过编辑部联系上吴冠中,让二位老人重叙友情。

两度焚画杜绝次品

对于自己不满意的画作,吴冠中坚持一定要毁,不愿谬种流传。在他的艺术年表中,记载着他两次焚画经历,一次是1966年,“文革”初期,他把自己回国后画的几百张作品和从法国带回来的外国画册和书籍全部毁坏后烧掉。另一次是1991年,他的画在市场上价格已经卖得很高了,他把自己在20多年里不满意的作品集中起来,一次烧毁200多张作品。

唐英年:馈赠香港凝聚深情

2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对著名画家吴冠中离世深表哀悼。唐英年说,吴冠中多次捐画作给香港,充分体现出他对香港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艺术无私奉献的精神,“吴老对香港的馈赠是香港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将铭记吴老对香港的厚爱”。

吴冠中曾四度捐赠画作予香港,连同最新的5幅水墨画作品,他多年来总共捐出了52幅画作予香港艺术馆收藏。25日,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宣布,吴冠中再赠5幅水墨作品给香港艺术馆作永久收藏,作品将于7月23日在香港艺术馆举行的“独立风骨——吴冠中捐赠展”中亮相。据介绍,这次香港艺术馆获赠的5幅画作均为水墨作品,其中4幅为今年的新作,包括《休闲》《幻影》《梦醒》和《巢》,另一幅为2001年创作的《朱颜未改》。

范迪安:淡泊名利无私捐赠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吴冠中看淡金钱、名利,他曾无偿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其各个时期的多幅作品。范迪安说,大家都知道吴老的很多作品都可以拍得高价,但他将它们无私地捐赠给美术馆。美术馆方面准备了微薄的奖金,但是吴老并没有接受,他的捐赠是完全的捐赠、彻底的捐赠。

在范迪安眼里,吴冠中最可贵的是一生坚持艺术理想,坚持追求真理,坚持探索创新。他的艺术充满了对祖国、人民和大自然的爱。他了解西方艺术和文化,更重视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以毕生的精力探索中西绘画艺术的结合,创作了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现代艺术风格,卓然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大师。

赵士英:不能和人民断了线

赵士英是吴冠中的得意门生,曾多次陪同吴冠中参加活动,谈艺论画,挥毫泼墨。得知老师去世的消息,赵士英悲痛万分。赵士英表示,鲁迅先生的精神给吴冠中以极大的启迪。“吴先生非常崇拜鲁迅,他说鲁迅是自己精神上的父亲,他要做一个有脊梁的中国文人。”

提起恩师的创作,赵士英最为推崇的就是“风筝不断线”理论。赵士英说,所谓“风筝不断线”理论就是,不管画的是具象还是抽象,都要有一根线维系着和人民之间的感情,要让人民看得懂。在赵士英眼里,吴冠中从来不欠别人的,从来不求人,也不求官,别人帮了他,他马上还别人的情。吴冠中要求子女自力更生,“我倒是跟孩子们开玩笑,我不是你们的摇钱树。有些画家的孩子为遗产吵架,家里闹得一塌糊涂。我跟孩子们说,我的作品不是遗产,房子、钱可以留给你们,但作品要捐给国家。”吴冠中曾经说。综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