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说我讲出了所有真话,
但我讲的都是真话”
6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
李培根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讲稿中,“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蜗居”、“被就业”等词语,让学生感到李培根与他们距离很近。李培根因此可谓“一讲成名”。
但在采访中李培根表示,目前在中国的一些高校中,教授与学生的距离愈来愈大,老师在课后和学生很少交流,去忙于创收等功利性的事情。他也希望国家能加大教育投入,使老师能把精力从创收上转移到学生身上。
李培根 1948年生,湖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副校长。2005年3月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人物
简介
“喊我根叔,感觉亲切”
记者:毕业典礼上,7000多学生喊你“根叔”什么感觉?
李培根:很激动,也很亲切。
记者:学生们最早什么时候喊你“根叔”?
李培根:两三年前,从网上看到的。
记者:在现实生活中,以前有学生喊你“根叔”吗?
李培根:两年前,我在路上走,一个学生跑到我面前,鞠了一个躬,然后说,根叔你好。然后就离开了。当时我很开心,这说明学生很喜欢你。
记者:演讲稿中有很多流行词汇,讲稿是你本人写的吗?
李培根:演讲稿不仅是我想的,还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打进电脑里的。文稿中有一些流行语是我从学校BBS上摘的学生的话。
记者:讲稿那么“与时俱进”,是因为你爱和学生们相处?
李培根:和他们在一起,自己都变得年轻,就不怕out了。
记者:你和他们会有代沟吗?
李培根:你说完全没有代沟也不可能,但是我们不存在难以跨越的代沟。
“只要真诚面对,学生为什么会不理解”
记者:你曾被学生怎样批评?最尖锐的批评是什么?
李培根:各方面的批评。最尖锐的一次,我记得是我们文华学院的学位门事件。(文华学院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2007年,该学院1300名毕业生中有超过700人拿到了“华中大”的文凭,而以前这个学院没有那么多学生能拿到主校的文凭。有学生便认为“华中大”在买卖文凭。)
当时网上有一个帖子,尖锐到什么程度,内容是“把这个烂人李培根揪下台……”
记者:你是怎么处理学生对学位门事件的质疑?
李培根:学校召开了一个见面会。当时我回应说,我校严格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行事。其实有些批评是学生不了解全面的情况。真诚面对学生了、解释了,就好了。
记者:你不担心出面后会下不了台?
李培根:只要是真诚面对学生,学生为什么会不理解呢?如果这个事情学校的确是有失误,学校应该坦言,学生会接受;如果是学生不了解全面情况,只看到一方面,你真诚面对的话,学生也能够理解。
“和学生沟通得还不理想”
记者:学位门事件后,“华中大”每学期都召开两次见面会。是出于什么考虑,把见面制度化?
李培根:我希望学校要有一个保持学生和学校方方面面正常的沟通渠道。尽管到现在为止,这个渠道不一定建立好了,可能还并不理想。但我们还在朝这方面努力。
记者:学生们更关心的也许不是你表态了,而是这件事情能否得到最终解决。但职能部门如果不面对,是否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李培根:所以我们学生对我也有不满意的,这也是我的一个问题。
记者:你认为学生和校方之间的理想沟通应该是怎样的?
李培根:“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真正深入到管理干部和教师当中,深入到职能部门中去,才是理想的沟通。
李培根演讲稿《记忆》摘录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
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
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我给自己打70分”
记者:那你会给做校长的自己打多少分?
李培根:70分。
记者:怎么理解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距离更大了”?
李培根:大多数教师在上课之外,跟学生的接触太少。我在国外念书时,教授上课是上课的时间,另外还有一个专门接待学生的时间,你可以去办公室跟他讨论。
记者:“华中大”是否尝试让教师多关注学生,如设置课后“学生接待日”?
李培根:有尝试,但就“华中大”整体而言,还没做到。
记者:为什么改变那么难?
李培根:这个是现实。目前如果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个很大的系统,需要国家加大教育投入,使得老师不把精力放在创收上。而这不是一个学校的校长可以解决的。
“我讲真话,但不是异类”
记者:那么多学生喜欢你,是否意味着你是一名成功的校长?
李培根:千万不能这么讲。我并不认为我是一个成功的校长。自己更多的是要看到问题的一面,不能陶醉在成绩里。
记者:从演讲来看,你是一个思想比较开放的人。
李培根:应该是。我本质上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人。我不敢说我把所有的真话都讲出来了,但我讲的都是真话。
记者:你认为讲真话的校长算是异类吗?
李培根:我相信很多校长都讲真话。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大学校长了。
“高校小一点更好”
记者:扩招是否会影响到你所说的“更好的教育”?
李培根:从宏观上来讲,前些年国家的扩招,我可以理解。但是,扩招可能会引发一些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
记者:你的教育理念是反对高校扩招?
李培根:完全否定扩招也是错的,是不公平的。但我并不希望大学这么大。我的愿望是,希望这个学校能够小一点。
记者:为什么希望它小?
李培根:太大的话,教师跟学生的距离就远了。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