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1版:中国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生能有几个17年?
广告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1994年,百余农民工垫资500万元盖房 2010年,他们仍蜗居烂尾楼讨薪
人生能有几个17年?
“没地方住,反正楼空着,我们就住了” “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只能捡菜吃”
烂尾楼内的居住环境
烂尾楼内一家住户

你有几个十七年?

100多名农民工在海口的烂尾楼里蜗居17年,惊诧社会舆论。

海南房地产泡沫恍如隔世,房地产价格也会崩溃还仿佛是刚刚听说的传说,而这100名农民工如同活化石般验证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悲惨过去。

而令人惊诧的是,当海南房地产泡沫远去,当老板们不是鸟兽散就是被法办,社会最底层却仍然在为经济的狂热错误支付青春。

你有几个17年被这样耗费?你有几个17年将烂尾楼改造成无望的贫民窟?又有几个17年可以决绝地等待偿还,17年几乎将下一代也押上了注。如果是欠了银行或权力的钱,可能没多久就能得到抵偿,但欠了谁也不需要真正负责的经济问题,那就是“再简单的案子”似乎也拿不回什么来。

在警示楼市有风险外,百名海口工人的存在似乎还在向社会发问,政府和法制如何能容忍普通百姓以17年作为讨回公道的期限。社会还需要更有效的组织、更大的决心来润滑本来可以简单化解的劳资矛盾。

陈玉彪现在梦想要办成的一件事情是,“把这栋烂尾楼盘活”。和100多位农民工一样,陈玉彪在海口金滩路通华小区的一栋9层的烂尾楼里已经住有17年了。

1994年,陈玉彪和这些工人的关系是包工头和工人;但几年后,工人扬言要把他抛进大海;而到了2005年,“他们了解我了”。

16日,海南媒体的一篇百余人蜗居烂尾楼17年报道把陈玉彪和这些工人送进了公众的视线。

17年前,这些农民工怀着淘金的梦想,从全国各地来到了祖国的宝岛参与轰轰烈烈的房产建设。不过,他们的梦想极其脆弱,以至于经不起开发商一走了之的一击就碎了。而守着这栋烂尾楼则成了他们抓住近于绝望的希望。

烂尾楼生态

“已是十几年前的事”

破旧的烂尾楼俨然成了通华小区里的一个败笔,和其他7栋高档完好的楼群相比,它是如此的与众不同,远远看去它就像是一个被掏空的盒子,盒子里面住着人,他们用撕开了的麻袋把窗户封着,而有的麻袋已经破烂不堪。

“没地方住,反正楼也是空着,我们就在这里住了。”一个姓王的女子说,“陈玉彪(包工头)说只要楼卖出去就还我们的钱,那我们就可以搬走了,我们也想着随时会搬家的。”

时间能模糊一些东西。在讲述当年故事的时候,住在烂尾楼里的农民工老吴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惆怅,反而显得淡然:“现在回忆起来已经很平常了,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儿了。”老吴说自己是最早一批来海南打工的人,其他住在这里的工人有的是1994年才来的,这些人大多都是来自四川、湖南、湖北的人。虽然住的是烂尾楼,包在水泥里的钢筋也暴露在外,任由风雨的侵蚀,但老吴觉得挺满意:“在这里很安全,而且房租又很便宜。”为什么周末了人还那么少呢?“他们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的,早6点就出门找活,有时候中午都不回来,就在外面吃了。”老吴说,“中午就在天桥下边休息边等活。”

四十而惑

“政府的东西”耗了十七年

人到中年,四十不惑。但对于17年前39岁的陈玉彪来说正是而惑之年,他的命运在彼时悄然发生变化。

1992年初,人们从全国各地赶到海南淘金,齐头并进把房地产价格推向高空。一年后,海南建省和特区效应如虎添翼得到全面释放。

据统计,在高峰时期,这座总人数不过655.8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1988年房地产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350元,1993年上半年房地产价格达到每平方米7500元。

1993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16条整顿措施招招致命,海南房地产的热浪应文倒下。

在这场房地产的热浪中,能如后来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潘石屹者寥寥无几,而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则葬身热浪之中。之后,有人表示谈虎色变,发誓不再碰房地产。

和许多人一样,陈玉彪也被卷入浪中,成为牺牲品。本来,这一切他都可以避免。陈玉彪说:“我当时也知道,1994年时海南房地产已经走下坡路了,但是我们看中这是政府的东西。”曾作为陈玉彪的辩护律师李宇(化名)说,陈玉彪所谓的“政府的东西”,指的是当时所提倡的经济适用房。陈玉彪就和几个朋友一起集资100多万元包下这个工程。“有工做就有饭吃。”陈玉彪说。

不过,一年之后,陈玉彪的“心就凉了”,他所“看中”的工程却“耗掉了”他“最辉煌的年龄”,因为“一个人真正做事情就是在这个时候了”。

“把他扔进海里”

为生存“只能到外面捡菜吃”

律师李宇说,陈玉彪的施工队所包的这栋楼,签的合同是垫资,包工包料承包兴建,但是1994年到1996年之间停过工。李宇说:“主要原因是开发商涉嫌经济犯罪,受到公安厅的通缉。”李宇透露,开发商为通华房地产有限公司,“老板”是丁方山(化名)。丁至今仍身陷囹圄。

如此,陈玉彪和那些农民工垫资的500万元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而这个工程所涉及拖欠的垫付款、工钱和材料钱加起来,总共1100多万元。

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开发商纷纷逃离或倒闭,银行顿时成为最大的发展商,不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度高达60%以上。据资料统计,仅建行一家,先后处置的不良房地产项目就达267个,报建面积760万平方米,其中现房面积近8万平方米,占海南房地产存量的20%,现金回收比例不足20%。

这下,陈玉彪就惨了。当工人发现自己所垫的钱“完蛋”以及得不到工资之后,陈玉彪自然成了索取的对象。

陈玉彪依然记得,2003年,刚过完春节的一天上午,有七八个工人找上他家来了。当发现“我当时身上一分钱也没有”的时候,这些工人就把他拉到海边,“用麻袋装起来”。要抛进大海。陈玉彪说,幸运的是,“我的朋友当时就给我拿来一万多块钱,否则那天就要死了”。

因为“我们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为了生存,“只能到外面捡菜来吃。”

陈玉彪到处借钱的举动,在2005年的时候终于被这些工人谅解了,“他们知道我不是骗他们的,也就原谅我了”。

“很简单的案子”

从六年前一直拖到现在

陈玉彪想要“把这栋烂尾楼盘活”,但该楼的房产证是在中国建设银行(下简称建行)的手中,没有房产证,如何能盘活?

停工之后,陈玉彪和工人们除了坚守着这栋他们亲手所建起来的建筑之外,就是“不断到当地市政府和法院以及公安上访,要求解决问题,一直拖到2004年”。

作为陈玉彪他们曾经的代理律师,李宇于2004年初,“代理他们到法院诉讼”。

结果是,“诉讼的官司是打赢了”。不过,李宇解释说,在对该楼进行评估并准备拍卖的时候,建行提出了异议。

异议是,开发商丁铭耀曾向该行借了400多万元进行了抵押贷款,因无法偿还,建行申请法院(海口中级法院)要求强制执行。“当时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把这栋楼裁定给了建行。”李宇说。

异议提出后,“海口市中院开了听证会。”李宇在听证会中指出,这栋楼房从来没有竣工也没有验收更没有支付,只属于房产项目,不可能领房产证,也不可能领取抵押贷款,另外,不能把评估有700万元的房产全裁定给仅有500万元债券的建行。李宇说,他们一直在催,但得到的答案是——需要再了解一下。

“2004年的案子一直拖到现在。”李宇说,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案子”。据《东莞时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