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常被看成是长不大的孩子。这群把不少时间用在搭积木、玩游戏上的大人,也许在有些人眼中是玩世不恭、玩物丧志。然而当他们把游戏玩成生活的乐趣,并且自己设计场景、模拟比赛、开博客和同好相互品鉴,甚至为积木玩偶拍电影时,我们不得不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这些“白相精”。
白相,里面原来有这么多门道。
就是这样一群玩家,沉浸在自己的游戏里面,其实他们单纯、执著、善良。在这群“大孩子”们眼里,手里把玩的可不是单纯的“白相干”(玩具),而是一种表达想法、心灵交流的工具。
这群人,在游艺话题上,显得专注而投入。不用刻意地保持,就有了一颗珍贵的童心,多好。钱文
名词解释:
白相(普通话:bái xiàng
吴语:baq/beq shian)
名词,意思是玩乐。
乐高圈 “住”在“乐乐镇”
“乐乐镇”是一个拥有不错人气的乐高论坛,在首页上播放着“乐乐镇”的创始人唐僧(网名)制作的定格动画“乐乐镇的故事”。动画的场景、配上音的人物全都是用乐高做的,它们都在片中“活了起来”。片子的剧本其实是唐僧自己的心情故事。“乐乐镇的故事”在这个圈子里很受欢迎,就像很多玩家在心目中期盼的那样,他们拥有着自己的快乐国度——乐乐镇。
乐乐君是“镇”上的元老,玩了十几年乐高。“无论是玩乐高还是其他的收藏,最重要的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这种热爱的感觉,一旦喜欢上就会坚持追下去。”从最为朴实的“乐高积木”到科技化的“机器人”,乐乐君都一一收入囊中。
“我记得每一个玩具的购买时间和地点。我看到某个收藏就会想到我购买时的心情。”譬如,这是一件生日礼物;那件是我第一次领工资后给自己买的礼物。“其中包含了我的很多记忆,看着一件件玩具,回味这些记忆,也是乐趣。”
“这可不是普通的塑料积木”。根据乐高的分类,玩家也被分为许多种。热爱城堡系的玩家,大多是满足自己儿时的梦想。而玩城市系列的,则多半冲着它贴近生活,搭起来会有些“办家家”的趣味,生活中一切城市、街道、商店都可以表现得惟妙惟肖。还有不少玩家会收集世界各地的标志性建筑。
此外,还有一类“星战”玩家。大部分人因为爱“星战”,才爱上了乐高星战,爱屋及乌,其他类型的便也喜欢上了。乐乐君就是典型,上初中时,《星球大战》的“前传一”刚好热映,乐高便推出“星战”系列,乐乐君就缠着妈妈买了两个小玩具,至今还珍藏着。
父子乐享玩创意
除了玩套装以外,还有不少玩家更是表现出了“自我创造”的智慧,他们被叫做MOC(MyOwnCreation)玩家。
比起一些资深粉丝,Vacherone不过玩了三年多时间。自从自己有了小孩以后,Vacherone突然发现,“咦,其实这玩具也蛮好玩的嘛。”给孩子买的玩具,自己却玩上了。
Vacherone喜欢上了一些绝版的套组,想要做MOC,把买不到的套组,自己做出来。做MOC这个东西,光有想法不行,还要有零件,这些零件只能从其他套装里、在网上寻找。
这个过程比较有趣,也是痛苦的。有趣的是,你会有期待,期待一个完成品。痛苦的是,你又要花钱了,或许买了一两个套组,能用的却只是其中的几个,找到一个零件的兴奋还没过去,又要想其他零件如何处理。“就这样周而复始地痛并快乐着。”不过,Vacherone对这过程乐此不疲,“只有想不到的创意,没有用不掉的乐高零件。”剩下的零件就又是下一个奇妙工程。
Vacherone的儿子今年刚满5岁,父子一起玩,更有乐趣。太太虽然不玩,但偶尔也会评论一番。“玩乐高主要享受的是一个搭建的过程,从长远来看,对生活的影响肯定还是有的。你总要有地方摆这么多成品吧。”为此,不少玩家特意打造了专用玻璃柜,为他们喜欢的玩具安个家。
太鼓成就美好姻缘
常玩游艺的人,会发现游艺房内的一种“太鼓”项目越来越火,一如当年的跳舞毯。
“太鼓达人”的玩家要配合音乐,敲打机台上的日本传统乐器“太鼓”,打出正确的节奏。音乐种类很多,大量的J-POP、动画歌曲、民谣、童谣和古典音乐外,还收录了不少游戏公司的原创歌曲。
在国内,玩“太鼓达人”的,基本都是动漫迷、日本乐迷。“本身喜欢太鼓这种音乐游戏的模式,游戏里的人物形象也很可爱,歌又好听。这就是最初吸引我去玩太鼓的原因。”在这个项目上,玩家灯已经挑战了五六年。
游戏里,鼓点的“良”判定为全分,“可”判定为半分,“不可”判定为无分。要想分数高,就要尽可能多打“良”。如果有连打指令,还有可能高过机器演示的分数。只有会特殊的连打方法,才能做到比机器连打速度快,手法和熟练度都得一直练习才会提高。为得高分,有玩家甚至把谱子背下再玩。
另一位玩家水母是名副其实的“达人”,打太鼓已有三年整。“相比起发源地日本而言,我或许只能算中上水准。”他与妻子的相识竟也缘于太鼓游戏。两个人在论坛里认识,然后一起相约去打太鼓,后来发现彼此间更多的相同点,最终走到了一起。两人结婚后,水母还一度想在家安置个“太鼓”。
原本,水母常因工作差错被领导批评注意力不集中,自从打太鼓后,不仅手臂力量得到锻炼,集中力和体力也得到了培养。领导没想到他的改变归功于太鼓,还提议他带公司的年轻人一起玩太鼓。
以玩会友挑战自我
太鼓圈子的玩家们常常聚会,大家一起玩三国杀、聊天吃饭、唱歌。大家结识是因为太鼓,所以最终大家还是回归于各大游戏厅聚会,还是觉得太鼓是彼此最好的交流。
“大部分打太鼓的玩家都是很善良的。”但贴吧这个地方,往往讨论游戏也会引发“战争”。“以什么态度对待太鼓常会引发矛盾。”灯说,“有的人打得很认真并会去挑战自我,而有些人则以娱乐的态度看待。”后者往往不爱惜鼓,用力猛敲鼓面的人成了玩家的“公敌”,鼓坏了,机器就不会感应到打击,分数便会漏算。像灯这样的“骨灰级”玩家,为了玩到原版的游戏,还会想尽办法买到软件。一批固定玩家会请游戏厅老板吃饭,希望能把买来的软件装进机器里。看到有人“搞破坏”,自然是生气心疼得不行。
“因为,还是有许多人对太鼓和游戏机误解,把它往不好的方面想,认为只是一种发泄和玩耍,这可能就是产生分歧的原因。”
“中国太鼓圈的氛围可不比日本差。”达人们会自发组织各地区的太鼓比赛,除了玩家间切磋技艺,还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雪球也在越滚越大。
数独
如今在各种大小杂志报纸上都能翻到数独游戏,可见这款游戏在年轻人中的风靡程度。9个数字的变化组合可谓千变万化,许多人投入到这个“一张纸,一支铅笔”的游戏中,甚至还会为它废寝忘食。
数独联盟,2007年2月正式加入世界谜题联合会,在中国举办各种数独活动和赛事,选拔选手参加世界数独锦标赛,还会定期举行数独的段位考试,俨然成了一种锻炼思维、益智的新学科。
百变魔方
各种益智型的游戏里,让人再熟悉不过的应该就是魔方了。
魔方的品种也发展得越来越多,最常见的是三阶立方体魔方,另外有二阶、四阶、五阶、七阶等各种立方体魔方 (目前有实物的最高阶为12阶)。还有多面体魔方、非对称魔方、捆绑魔方等繁多花样。对于玩家来说,可以尝试单拧、脚拧、盲拧等各种玩法,可以说是一款经久不衰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