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3版:中国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菜贩慈善家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菜贩慈善家
她60岁,17年捐款上千万新台币入选《时代》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英雄榜
她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时代”?
48年来陈树菊一直在台湾省台东“中央市场”卖菜,被称作“老菜市场长”。

她60岁,17年捐款上千万新台币

入选《时代》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英雄榜

她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时代”?

与同在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上那些大人物相比,在中国台湾卖菜的陈树菊没有显赫的声望。

但是她17年来捐款上千万元新台币的大善举,却在默默地告诉世人:什么才是“庶民善行”。

5月10日,离开台湾7天的陈树菊回到台东之后,立刻赶到菜摊,抢救放置已久的蔬菜。她随身捞起了一个南瓜,用刀子削掉腐烂的部分,还在庆幸,这个南瓜只烂掉1/3。

在她的菜摊墙壁的高处,与以往不同的是,新增了几张大红色的喜报——“台湾之光”、“市场之光”,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这样的“大荣誉”显得突兀而不寻常。

5月3日,60岁的她第一次离开中国台湾远赴美国,参加《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表彰晚宴。

穿着球鞋登红地毯,站在全球名人中间,她忸怩不安。只有菜摊,才能让她自在而放松。

近日,陈树菊向记者讲述她的慈善故事。

卖了48年菜的她,登上《福布斯》亚太慈善英雄榜

[平凡哲理]

“这没什么,舍得与不舍得而已”

48年来,她的全部生活就是卖菜。

在67厘米高的菜摊前,1.39米的她,每天90度的弯腰取菜、称重、结账,对自己经营了近半世纪的“小生意”行礼如仪。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卖着“50元三把的青菜”,吃着酱油拌饭,但凭借累积着三五元的铜板小利,她捐出了令人无法想像的善款:17年来陆续将1000多万元新台币(约214万元人民币)捐给她的母校台东仁爱“国小”,以及专门收容孤儿的“阿尼色弗儿童之家”。没有显赫的声望,也没有庞大的营利事业支持。

但是在今年3月,陈树菊和多名国际富豪一起登上《福布斯》亚太慈善英雄榜;4月,在知名导演李安的撰文推荐下,美国《时代》杂志将陈树菊列入2010年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的“英雄榜”,排名第八。

有媒体评论,陈树菊事迹的动人之处,不是在于她的“有余”,而在她的“不足”。

她让世界看到人类的力量如何从草根喷涌,证明影响力绝非精英阶层的专利。

面对镁光灯的包围,陈树菊给的答案听起来更像是隐身菜市的哲学家,她对马英九说:“钱,是给需要的人才有用。”

面对随奖而来的赞誉,她则平淡地说:“这没什么,舍得与不舍得而已。”

[凄苦人生]

小学毕业后卖菜供兄弟上学

今年5月初,当《时代》英雄榜公布后,台湾媒体如潮水般涌向陈树菊。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问记者:“什么是‘时代’?”

接着又说:“歹势啦(不好意思),感谢大家,我早上3点就要起床准备批发蔬菜贩卖,拜托不要再采访我了,我要睡觉了。”

陈树菊轻描淡写的背后,其实有着别人无法想象的凄苦人生。

13岁那一年,陈树菊的母亲在临盆之前突逢难产,却因为没钱住院治疗而丧命,“国小”毕业之后,陈树菊只好辍学,跟着爸爸学卖菜,照顾家里六个兄弟姐妹。

到了双十年华,媒人眼看着就要为陈树菊谈成一门亲事,但是长辈问了她一句:“你嫁出去,家里的菜摊怎么办?”让陈树菊打消了结婚的念头,继续回到菜摊,夜以继日地工作,协助大哥读大学、弟弟结婚之后,自己却和婚姻擦身而过。

为了在第一时间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好菜,陈树菊抢在日出前就起床,草草梳洗之后,围上略显过大的围裙,跳上弟弟开的货车,穿过长长的黑夜。

时常,她到蔬菜批发市场,时钟大多指向凌晨3点。

“来,这两根辣椒给你。”清晨5点,回到“中央市场”的“员金蔬菜”摊位之后,陈树菊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忙着把辣椒顺手送到客人的手提袋中。

几乎全年无休的陈树菊,脚上的大拇指已经严重外翻45度,当左小腿的蜂窝组织炎反复发作时,她就用纱布包裹尚未痊愈的伤口,再将双脚塞入雨鞋中,继续站着工作16个小时。

[借钱捐助]

“那种高兴,我不会形容”

1993年,陈树菊捐款百万元给“佛光学院”,踏出了捐款助学的第一步。

1997年,陈树菊悄悄地拿出新台币100万,作为母校学童的急难救助奖学金。

2001年,陈树菊回到母校探视外甥女时,陈旧不堪的图书馆吸引了她的目光。“我‘国小’毕业之后就没有回来过了,我是为了孙仔(外甥女)才来的,来的时候刚好看到,图书馆为什么那么小?跟我读书时差不多。”

回家之后,陈树菊又捐了新台币450万给母校,用于建造新图书馆。

“我第一句要说什么?”2005年5月16日,在仁爱“国小”“陈树菊图书馆”的启用典礼上,紧张得戴不上白手套的陈树菊,只好不断地说“感谢”。

回到菜摊之后,陈树菊又开始了吃酱油拌饭的生活。有时候整整7天只开一瓶豆腐乳配白饭下咽,生意忙起来的时候,就随意买一个便当,中午先吃一半,留下另外一半当晚餐。

缩衣节食的生活,为的就是要积攒更多的钱,帮助更穷困的人。

除了捐款给母校,陈树菊也认养了家乡的3名孤儿,甚至在手上一时没有钱的情况下,向朋友借来新台币100万元,依约捐给了“阿尼色弗儿童之家”。

“她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就是一元、五角、一角、两角,一点一点慢慢累积,再捐出来。”“阿尼色弗儿童之家”院长吕信汉这样说时,坐在一旁的陈树菊只是淡淡地回应说:“那种高兴,我不会形容,我只知道很舒服,很快乐,那一天就很好睡。”

陈树菊效应

一盘爽口的清粥小菜

“树菊阿妈,不好意思,我可不可以再问一个问题?”从4月29日到5月11日,陈树菊一个人就占据了台湾几乎所有媒体的版面和时段,“陈树菊效应”也引发了广大的讨论与回响。

“在台湾当前景气低迷、失业率创新高,媒体一片‘裸体加尸体’、‘名嘴加八卦’,以及‘独家满汉全席’的报道泛滥成灾的情况下,陈树菊捐款千万元助学的新闻,就像一盘爽口的清粥小菜,对了大家的胃,也暖了观众的心。”曾经贴身采访陈树菊的资深媒体人宛宜(化名)说。

她生活简单到几近苛刻,却捐出大多数人及不上的善款,这其实也是小户小额慈善捐款者共同拥有的德行。

“爱心菜篮族”成募捐主力

把陈树菊置放在台湾大众的慈善捐助行为脉络中,更能看出由小人物撑起的“庶民善行”的重要性。他们隐身于社会,在各自角落坚持着。

据统计显示,台湾民众每年的捐款多达427亿。联合劝募协会表示,过去一年来,有78%的民众曾经捐款,其中像陈树菊这样定期、小额捐款的“小市民”和婆婆妈妈的“爱心菜篮族”就占了64%以上。

“爱心好像会传染的。”联合劝募协会发现,陈树菊在5月3日搭机赴美当天,网络单笔捐款就比一个星期之前多出3倍,从4月30日到5月3日短短4天中,就有近百人捐出了20多万新台币。

有人把好几个10元硬币寄到“儿童福利联盟”,还有人把50元铜板装在信封里,捐给了“励馨基金会”。励馨基金会执行长纪惠容地说:“我们有90%以上的捐款都是靠这些小额捐款撑起来的。”

“我想再捐一千万元新台币”

从美国回来后,陈树菊有一个新的慈善计划。

“在一两年之间,我想再捐一千万元新台币。”她说,这次捐款,是为了要成立基金会,让穷人有饭吃,有钱看病。“感谢我们台东的百姓,如果他们没有钱给我赚,我就没有今天。”

据《南都周刊》

最远只去过台北的她去美国领奖

只准备两件衣服参加颁奖典礼

“中央市场”的菜贩们喜欢叫陈树菊为“老菜市场长”。因捐款千万元一夕爆红之后,陈树菊又被安上了“台湾活菩萨”、“台湾之光”的称谓。

“我是小市民嘛,没有什么事,去那里(美国领奖),像你们这样采访,我压力很大。”一生仅离开过两次台东,过去最远只到过台北的陈树菊,原本并不打算去领奖。

5月2日,马英九打电话给陈树菊,劝她领奖,甚至还在5月3日亲自接见了她。

在马英九面前,陈树菊不改率真的个性直言:“钱,要给需要的人才有用。”

“我觉得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我不知道,这一点点小事会变成这样子。”穿着一双白布鞋,背着旧皮包的陈树菊,面对媒体的采访,只能苦笑以对。

官员要帮她添购新的衣物打造门面,都被她一一婉拒。

问陈树菊是否盛装出席颁奖典礼,她回答:“我准备两件衣服就好,如果有围兜兜(卖菜的围裙)一套就可以了。”

[准备出发]

到纽约第二天就去看菜市场

到了机场之后,陈树菊说:“我真的很不想去,讲实在的,台东县长一直鼓励我,还有马先生打电话,我一个市民被他打电话,我难道不会感到‘歹势’(不好意思)。”

眼看着登机时刻即将到来,陈树菊难掩紧张地说:“我担心菜摊没人顾,人客(客人)会买不到菜。”

生平第一次出远门,陈树菊抵达纽约的第一个夜晚,因为饭店的弹簧床太硬而失眠,只小睡了两个小时,天亮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华人社区生鲜市场比菜价,一一巡视小黄瓜、丝瓜……

美东时间5月4日晚上6点,陈树菊脚踩一双白球鞋,与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等人,一同走上了时代华纳广场的红地毯。

大多数宾客都是盛装出席,女性多穿着曳地长裙礼服,只有陈树菊一身粉红色的旧套装。

她笑着说:“套装是在台东买的,2000元新台币,我还杀价了哦!”

晚会中,“卖菜阿妈”像一棵树,安静地站在与会的巨星当中,她的话不多,只是微笑。

[美国领奖]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