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2版:名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王小慧:用梦想启动艺术之旅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王小慧:用梦想启动艺术之旅
《打开慕尼黑的秘密:王小慧与吾德市长夫妇对话》

在艺术创作之余,王小慧扮演着多重角色,经常穿梭往来于国内外的一些重大文化活动,有人说她是一位搭建中德两国文化交流桥梁的建筑师。

“我只是为文化交流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还可以做更多更好,只是因为时间有限,我觉得我首先是个艺术家,自己的创作是主要的。”

“我觉得中国文化输出远远不够,中国文化在欧洲的影响远远无法和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广度和深度相比,所以我们中国人更有责任与义务。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输出例子。我在德国做的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或多或少都与中国文化有关。慕尼黑市长有一次在演讲时说,他不知道在德国比我更有名的中国人了。”

王小慧在德国的确是声名大噪,作为一个中国人,她在向外推销自己的时候,也推销着中国文化。人们在看她的书、展览和电影时,当媒体报道时,当评论家讨论时,当人们茶余饭后谈到她时,这一切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中国、中国的文化与艺术联系到一起,王小慧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文化输出。

最近王小慧出版了一本书:《打开慕尼黑的秘密:王小慧与吾德市长夫妇对话》,这本书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慕尼黑市长吾德夫妇的传奇人生和精彩故事。王小慧说,很自豪能为自己祖国文化的传播做些事情,也很乐意把别的国家好的理念、先进的思想带进来,今后希望做得更多更好。

艺术和她的人生传奇无法切割

台湾一位著名的艺评家这样评论王小慧,“她的艺术早就和她传奇人生无法切割。”王小慧说,别人通过我这个人来理解我的艺术也没什么不好。就像在中国的展览,很多观众从来不进美术馆的,通过我的书而想认识我这个人,因为要看我这个人而进了美术馆,从此喜欢上摄影,喜欢上艺术,这有什么不好?但在外国我被承认主要还是因为我的艺术,因为我没有出过自传之类的书。他们先是认同我的艺术再认同我的人,然后又通过媒体报道进一步了解我。

在外国,王小慧也一直受媒体的关注,她书架上那么多纸盒子里装得满满的都是外国媒体的报道,这在德国是很少见的,而且她那时并没有经纪人。很多人先是对王小慧本人感兴趣,再去看她的作品。王小慧认为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因为她的作品和她的人是不可分的,通过认识艺术家,人们会更好地理解作品。

爱情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契合

作为艺术家的王小慧追求像诗一样的生活。她说,在德国,很多人说我的生活太传奇,像小说、像电影、像诗歌。这也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希望过的。那时的我希望将来的生活如诗般精彩。“当然这是我所向往的,并不是每一个女人都应该或者都适合的一种生活方式。我想每个人应该有自己最喜欢和最适合的生活方式,并且向这个方向努力。”

王小慧坦然自己对爱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认为爱情可以至高无上的人。“我会为爱情而牺牲一切,只是碰到可以牺牲一切的爱情还太少。被爱的感觉不如去爱一个人,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只有爱并同时被爱才是一个最完美的境界。”

但现代女性在爱的同时也是独立的,不能因为爱而无视自己的存在。王小慧说,我曾用两个圆来比喻男女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两个圆各有它自己的圆心和半径,两个圆相切时会有一个共同的部分,这个部分越大,两个人的共同之处就越多。可惜许多女人把自己的圆心重叠在男人的圆心上,她就失去了自我。这时她作为个体也就不复存在了,至多只是男人的影子。

所以我要告诫女人们,无论你多么爱一个男人,都不要失去你的圆心和半径。这是我后来悟出的道理。

欣赏内在与外在统一的美

历尽劫难,王小慧脸上始终挂着明媚的笑,气质温婉,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保持着一种旺盛的生命状态。关于年龄与青春是一个女人敏感的话题,她并未刻意去回避。

她说,一个女人老并不是可怕的事情,关键是要优雅地老去。每一个年龄有她那个年龄的魅力,所以皱纹本身并不可怕。

她在同济大学读书时,一位教授讲过一堂与园林建筑无关的课,叫做“内美”。他把这两个字写在黑板上,大大的,至今她的印象还很深。教授说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不会消失的美。王小慧也一直相信“相随心转”的说法,所以她很少将年轻的美女收入肖像集,因为这种漂亮往往空洞无物。但形形色色不同种族、不同身份、不同相貌但具有“内美”的脸被她记录下来。在展览会上许多人会站在某一张照片前久久不肯离去。他们不是因为拍摄技巧而是为这些人的“内美”所吸引。当然并不是说一个女人只要内在美而不注重外表仪容等,她认为内在与外在统一的美,才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

她的行程争分夺秒

在德国人眼里,王小慧是属于那种比较有东方色彩的,有神秘感和异国情调的中国女人。她拥有许多无所不说的好朋友,有许多忠实的读者和作品的欣赏者及收藏家。他们不光喜欢她本人,也能理解她的作品。“我常常感到人类的许多情感是共通的,艺术是可以跨越语言的界限。”

最近,她在忙着一个书稿,内容是她与作家周国平的对话录:艺术家与哲学家的对话。她不仅仅是一个摄影家,或是一个作家,她不属于某个门类,但又似乎属于所有门类。还是用“艺术家”称她更准确些,她是跨界的,涉猎雕塑、电影、影像、装置设计及时尚,此外,她还是社会活动家、文化大使。她才能那么全面,各方面对她的邀请使她分身无术。因此,她的时间是论分论秒计的。在德国媒体上有她一张漫画,她的脑袋被画成一只滴答行走的钟表,可见她对艺术的投入,对时间的珍惜程度。

谈话间,她说下周要到东京和名古屋去做文化交流。小慧深有感触地说,中国文化的输出远远不够,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应该说,小慧的艺术之旅不是她一个人的行走。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