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特派记者 郭韬略
看巴拉圭和日本队的比赛是我最后一次去比勒陀利亚,新闻中心倒是依然熙熙攘攘一派繁忙景象,但是发放媒体门票的柜台却是门可罗雀。
“领票是吗?给。”国际足联的新闻官头也不抬,顺手拿起一张票塞给我,甚至连最基本的检查证件的程序都省了。这和往常人头攒动、一群在“等候名单”里的人依然不死心翘首以盼等待“叫号退票”的盛况相比,简直是恍若隔世,也让我好不容易有一次“优先批准”的优越感荡然无存。
媒体票来得这么轻松,看台上当然也不会紧张。即便事先有了思想准备,进入场内时还是大吃一惊。主席台对面的看台上看到不少空着的座位,两个球门后面更不用说,大片大片的蓝色座椅直接冲击着人的视线。
这一届世界杯的票房不好早已不是新闻,但进入淘汰赛还是这样,确实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能容纳45000人的洛夫托斯球场坐了36000多人,上座率80%,要是放在中超,足够足协官员乐掉下巴,但放在世界杯上,就是足够让人笑掉大牙。更夸张的是,中场休息时,场边的广告牌上还出现了售票广告:7月2日晚上8点半,乌拉圭对加纳,足球城体育场,抓紧时间抢票。由此可见,1/4决赛的票房也并不乐观。
票房并不是国际足联的主要财政来源,据说这届世界杯光是出售电视转播权和来自赞助商的款项,就让他们收入了80亿美元。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空荡荡的看台通过电视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总不是件有面子的事儿,这也会给赞助商更多口实。
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南非的公共交通几近于无,治安状况又很差,这足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试想,连日本足协这一次都拒绝女记者随队前来采访,还有多少球迷敢来。而南非又偏偏摆出一副借世界杯大发横财的宰人面孔。以国内为例,去年一次南非8日游一个人才1.2万元人民币,到了世界杯期间已经涨到了4万多。就连赞助商的利益也受到了牵连,全世界媒体云集的地方,原本是他们推广品牌的绝佳良机,但是约堡的交通不便,很多媒体对于这样的活动都是望而却步,结果自然是场面冷清。
真正的问题在于,这样的情况原本就应该是预料之中的,但是布拉特和他的同僚们还是坚持这样做了,为的无非是“世界杯第一次来非洲大陆举行”这样的政绩。我们有个老歌唱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种下仇恨他自己遭殃。仇恨谈不上,但别扭是足够了,既然种下了别扭,就别怪收获空位。
“第一次”的诱惑真的是蛮大的,即便七老八十的布拉特,据说另外一个老头儿也有了这想法,罗格就有计划让奥运会“第一次落户非洲大陆”。祖马也很配合,他最近就说:“南非世界杯很成功,下一步我们就计划申办奥运会。”可能是各人对“成功”的标准理解不同,我真没觉得这届世界杯成功在哪儿。再说奥运会,如果以北京奥运会为衡量标准,南非办个城运会之类的,相信还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