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6版:郑州读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晚报晚报,帮我弥补金婚纪念日遗憾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晚报晚报,帮我弥补金婚纪念日遗憾
刘老太太还是姑娘的时候,照片曾上过本报
金婚就在眼前,寻找当年老报纸成了她最大心愿
相册中留有一段空白。
刊登刘金玲照片的那期报纸

刘老太太还是姑娘的时候,照片曾上过本报

金婚就在眼前,寻找当年老报纸成了她最大心愿

上世纪50年代,正在读初中的刘金玲和同学的合影刊登在《郑州日报》上,记录了她在熊儿河畔留下的儿时记忆;30年后,二七路艳芳照相馆橱窗外,再逢这张合影,却又最终失之交臂,让她每次想起都会无比遗憾。

现在,刘金玲想找到这张照片,一方面是因为她在筹划写回忆录,写中学时代要用上,最重要是,明年,她和老伴陈绍鲁将迎来金婚,她要准备一份特别的庆祝礼物。

晚报记者 汪永森

实习记者 宋建巧 赵娟/文

王银廷 实习生 张郁/图

儿子要帮母亲找50多年前的老照片

6月3日,市民陈颖向本报求助,希望帮忙寻找一张曾刊登在上世纪50年代《郑州日报》上的,母亲刘金玲和一名初中同学的合影。

“记不清刊登在哪年哪月,但它对母亲来说特别重要。我们不想让母亲有遗憾。”陈颖说,这张小心保存的照片,两年前搬家时遗失了。

陈颖告诉记者,68岁的母亲准备写回忆录,已开始材料筹备工作,她一次又一次念叨这张老照片,家人不忍心看母亲一直挂念这件事,决定帮她圆了这个心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并不抱太大希望。但我认为尽最大努力,也许希望才会出现。”作为晚报老读者,陈颖把帮母亲圆梦的希望寄托在记者身上。

保存多年的老相册有一张空缺

昨日上午,记者在中原路迪森科技大厦见到了刘金玲。提及这张半个多世纪前的老照片,老人立即红光满面,打开了话匣子。

“所有的老照片我都保存着。”刘金玲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厚厚的大相册,里面照片的边角均已泛黄,除了屈指可数的几张彩色照片,黑白照片将人引入了幽深的记忆。

从1944年到1989年,223张照片是刘金玲的珍藏,也是她各个年龄段的写照,中学时代照片的位置有一块空白,那张合影本应安静地待在这里。

那张照片,就像记忆胶片上缺失的一段

“缺少了那张照片,就像记忆胶片上缺失了一段,一直是我的遗憾。”翻看着老照片,刘金玲仿佛穿越了岁月,回到了当年。

“我和刘明筠一左一右站着,旁边是画板。”刘金玲拿出纸笔,细致地画出当时的情形,并站起来比划起当时的情景。

“印象特别深,是郑州日报社一位记者拍的,在学校附近熊儿河边南大街东段取的景。”刘金玲当年十四五岁,正是爱美的时候,当年的熊儿河水很清,树和草在水中的倒影很漂亮,她特意穿了一件白底儿蓝花儿的短袖,是借同学的。

刘金玲至今清楚记得就读的是书院街郑州市第八初级中学,那是当时郑州市唯一的女子高中,教室的建筑风格很像明清时的书院,“教室是老式建筑,就像个大庙一样”,借衣服的同学叫张秀荣,“可惜现在联系不上了”。

照片上的女同学叫刘明筠,刘金玲推测当时两人合影,可能是因为当时两人获得了世界儿童画展的奖项,“当时八中就我们俩获了奖。”

艳芳照相馆橱窗内与老照片擦肩

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已经淡忘的这张合影,却出现在了二七路艳芳照相馆的橱窗里,照片被放大到了18寸左右,还是彩色的。

刘金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立马进店询问店员照片的来历。

“我要把它买下来,我要把它保存下来!”刘金玲说,她请求店员卖给她,店员最后答应卖,但是一说价格,刘金玲呆住了,这个数字对于当时月收入只有四十六块钱、上有老下有小等着吃饭的她来说,完全是一个天文数字,她只好带着心痛和遗憾离开。

“眼睁睁地看着却买不起,心里特别难受。现在别说是20元钱,就是200元、2000元,我都会毫不犹豫坚决地买下来!”与橱窗内的合影失之交臂,让她每次想起都遗憾万分。

用老照片纪念50年风雨同舟的人生

刘金玲现在找这张照片,一方面是因为她要筹划写回忆录,在写中学时代故事的时候要用上,最重要的是,明年是她和老伴陈绍鲁结婚50周年纪念日,她要为金婚准备一份特别礼物。

刘金玲与陈绍鲁当年是郑州市建筑专科学校同学,毕业后她留在郑州,老伴回到临颍老家教书。两人相爱不易,一是老伴家境贫寒,二是两人长期两地分居,却没有因为各方面的压力和困难而放弃。

为了纪念一起走过的50年风风雨雨,刘金玲计划为金婚纪念日准备一份特别有意义的礼物。

“我要用一张张照片记录我的人生,见证我们的艰苦与幸福。”刘金玲认为,找到那张遗憾丢失的合影,对她来说意义非凡。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