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机会 不予理睬
小李飞脚
先给大家出了个脑筋急转弯:一个不要脸的和一个不要命的打起来了,最后谁会赢 ?
答案是那个不要脸的,因为那个不要命的死了。
实际上世界上最厉害的不是刀不是枪而是无赖,都得躲着——避之唯恐不及。
因此说,广电总局对凤姐下“封杀令”无异于那个不要命的人,反而给了不要脸的人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估计凤姐现在每天都在忙着接受各大媒体的采访,畅谈对于广电总局的“封杀”:“广电局要封杀我,可以!他在封杀之前作为一个被他封杀的对象,他首先应该提前至少一个礼拜或者一个月通知我,第二,要让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被封杀;第三,封杀我可以,封杀我要有法律依据……不然就侵犯了我的正当权益。”
就像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那个经典的开场白一样:这是最美好的年代,这是最糟糕的年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绝望的冬天。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怪状频现、乱相横生——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该为弱势群体呐喊的,却在为精英分子鼓呼;像范伟一样被忽悠的本该遭到同情,反而被人讥笑;像赵本山一样《卖拐》、《卖车》坑蒙拐骗、巧取豪夺,反而受到追捧。其果像凤姐所言“不是我低俗,是这个社会低俗”乎?
一部电影在好莱坞如果受到影评人的一致口诛笔伐,那么这部电影基本上就歇菜了;而在我们这里,从《英雄》开始,越受到批评的电影票房越一路走高,《十面埋伏》、《无极》、《夜宴》、《三枪拍案惊奇》等莫不如是,甚至有些电影公司雇人批评、找人臭骂,真是奇了怪了,难道这就是我们的中国特色?
王朔在他的小说里讲,整人最好的办法不是批评他、骂他、打击他,而是“不给机会、不予理睬”。你可以折腾,请使点劲,随便你好了,但我冷着你、凉着你。如果我们对待所谓中国的大片(大骗)、巨片(巨骗)也采取这样的态度:冷静加理性而不是一味起哄跟风、迁就拍马,那么被我们惯坏的那些大牌导演也就不会那么嚣张——吹牛皮面不改色心不跳,一副黑社会大佬的做派;如果我们的广电总局采取“宽容态度”——“不给机会、不予理睬”,我们的凤姐之流也不会又是征婚、又是到处上电视、又是“600年来无人能及”,满纸荒唐言,雷得人无语。
只有无知者才这么无畏。
当我们在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时,上帝可能刚刚原谅我们的无知。
按照凤姐的秉性,她不会就此罢休,沾上她甩也甩不掉,我估计不日她就会向广电总局发一个“严正声明”,内容如下:
1.必须在政经类媒体如《知音》、《家庭》等向我公开赔礼道歉;
2.必须赔偿我“精神病”损失费1元整;
3.恢复我的光辉形象,让我上《非诚勿扰》公开征婚一次,一次不成两次,直到“我们约会吧”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