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懂得如何享受生活
时下在城市,“熟年族”并不罕见。陈阿姨,57岁,退休前是某小学的语文老师。退休后,陈阿姨的生活并不寂寞,她说:“女儿现在自己搬出去住了,她又那么忙,可是那刚好,我也多了时间做自己的事。”
陈阿姨介绍说,每逢周一、周三她都会到社区组织的戏剧团练戏。“一大帮票友,从不会觉得生活平淡。”除了练戏,陈阿姨还热衷于旅游,“上次生日时,女儿送了一部相机,她怕我寂寞,也支持我到处走走。”陈阿姨说,等天气凉快点,她打算跟团去上海世博。
通过与陈阿姨接触,笔者发现陈阿姨身边的大部分是“熟年族”,他们都是退休职工,过去都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子女都忙于工作且都没多大的生活负担。他们懂得如何享受生活,有的热衷旅游,有的是养生专家,更有甚者是追星专业户。
针对“熟年族”定位的服务数不胜数
记者在大街小巷走访中发现,市场上目前针对“熟年族”为市场定位的服务和产品数不胜数。如美容院里专门有为“熟年族”打造的养生馆等项目让人眼花缭乱,不时有女性“熟年族”进进出出。
今年54岁的李阿姨向记者介绍,除了美容外,她还格外注重饮食,早餐喝的豆浆是用黑豆、黄豆、绿豆掺和着薏米一起用豆浆机搅拌出来的,午饭和晚饭还注重荤素搭配和营养搭配,“孩子工作都忙,我们自己注意养生保健,也是替儿女们省心。”
而男性“熟年族”的平日休闲方式也有很大改变。“以前有空闲就去打麻将或大伙一起去吃夜宵,现在这些活动都少了,都改成爬山、去健身房,或去城市周边钓鱼,生活越来越低碳,身体也越来越健康了。”马上就满50岁的王先生向记者介绍到,“熟年族”作为特别的一个群体,其较强的消费能力也被敏锐的娱乐圈嗅到。如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和张震岳组成的老中青三代“纵贯线”乐队,他就特别欣赏。而前不久的蔡琴演唱会,也多是熟年一族去欣赏,几百上千元的票价虽说不低,但买两张套票夫妻双双去听的很多。
冯小姐笑着告诉笔者,前一阵演唱会,她妈妈早就叫她帮忙买票,“现在说的那些港台明星,没几个她不认识的。”冯小姐说冯妈妈也正以熟知潮流动态为自豪。
一身潮流打扮的冯妈妈加上她爽朗的笑声让笔者深信冯妈妈是位“潮人”。她说,“跟年轻人一起,自然而然地觉得自己更有活力,谁说老人家不能听流行音乐?哈哈……”
活出真我风采
像陈阿姨这样一群人,他们大多在45岁至64岁,经过了累积,无论是消费能力或是人生阅历,都站在一定的高度之上;他们事业有成、生活稳定,儿女大学毕业,没有生活负担;他们展现出不同形色的光华风采,在这弥漫着不确定氛围的社会中,显得格外超然于世俗。他们被称为“熟年族”。
两年前,渡边淳一的《熟年革命》让“熟年”一词更广为人知,书中倡导“白金风格”,提倡已到熟年的人们要让自己更璀璨。对于正在进入老龄化的中国,“熟年族”的生活显得更有意义。
熟年族作为一个特别的群体,其文化触觉也变得格外敏感,不少熟年一族都勇于追求新鲜时尚并且格外注重健康与外表。
关爱老人团体负责人则表示,儿女、社区更应注重熟年一族心理、文娱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倡导他们对传统封闭的老年生活进行颠覆与突破,并提供相应环境和平台,让他们活出真我风采。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