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惠珉
1923年之前,我的父亲是长辛店龙车房平车厂(现在叫车辆段)的一个小头目,他手下管着7个工人。当时铁路工人很辛苦,连续干14天的活才能歇息一天,叫做大礼拜。每天早上6点上工,晚上8点下工,每天都要干14个小时。工人的待遇又很低,每个人每月才挣四块六毛大洋,当时市面上,一袋白面就要五块八毛大洋,工人们辛苦工作一个月的开支连一袋白面都买不了,那点钱养家糊口都很困难。但是,当时的铁路工人们都是如此,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最初铁路工人们都不认识字,基本上都是文盲。后来,下工后,有人组织工人学习认字,我的父亲就动员几个工人去参加学习认字的活动。其实,当时组织工人学习班的组织者就是地下党成员,他们借这个教工人认字、学习的机会向工人们灌输新的名词、新的思想。工人们也是从此时才开始醒悟,脑子里有了自由和人权的概念,也慢慢的开始组织起来为争人权、争自由而斗争。
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发出了罢工的命令,长辛店的铁路工人实行了全面罢工。工人组织了敢死队,我父亲带领7个工人参加了敢死队,他们拿着砍刀和棒子去了长辛店的火神庙,火神庙前面有个广场,就在广场上,我父亲带领的工人与当时的总头目、工人纠察队队长葛树贵带领的工人汇合,与军阀冯玉祥、吴佩孚的军队发生了正面冲突。当时,工人队伍出现了伤亡,由于军阀手中有枪保护,所以军阀队伍并没有出现伤亡现象。当天晚上军队开始抓人,有人给我的父亲通风报信,叫我父亲赶紧逃跑,于是我的父亲当天晚上就抛家弃子匆忙外逃。当天晚上被抓到的人被带到了保定,那些人有的被杀死,有的被饿死。而那些没有被抓的人就改名换姓隐藏了起来(当时的情况是,只认名不认人,如果改了名换了姓,就不容易被认出了)。我的岳父更名换姓逃到了石家庄,而我的父亲则改名换姓逃到了江岸(汉口),被江岸的人收留,改名为陆健卿,并在江岸买了一个工作证继续上工。
虽然我的父亲隐姓埋名在江岸跑汉口至郑州这一段车,当时在列车上做侍应生(后来叫车童,现在叫列车员),暂时脱离了被抓的危险,但是,却不敢回家,最多是晚上回家看一眼就赶紧离开。过了一两年后,对参与二七大罢工的工人抓捕的风声慢慢松了下来,直到“七七事变”爆发。这就是我的父亲当年参加二七大罢工革命斗争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