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5版:郑州大学合校十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校合并十年
郑大实现多个“零突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三校合并十年
郑大实现多个“零突破”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应邀出席庆祝大会
庆祝大会会场

三校合并十年

郑大实现多个“零突破”

李克强同志批示

值此郑州大学合校10周年之际,谨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祝贺!10年来,郑州大学立足新起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础建设和服务管理等各方面取得可喜进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国家尤其是中原地区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高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阵地,使命光荣艰巨。希望郑州大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研究能力和办学水平,着力打造全国一流大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建成中部地区的人才高地、科研基地和交流合作中心,为促进中部崛起、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李克强

二○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7月10日是新郑州大学三校合并十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寄语郑州大学要努力建成中部地区的人才高地、科研基地和交流合作中心,为促进中部崛起、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发来贺信,省委省政府、教育部、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等致信致电表示祝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姜建初应邀出席庆祝大会。省领导王全书、李克、王文超、李柏拴、张程锋、徐济超和省军区副政委张守喜、省检察院检察长蔡宁等出席大会。云南省检察院检察长王田海应邀出席大会。

顾秀莲说,近年来,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特别是随着地方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大,教学质量和科技研究能力不断提高,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这些方面,郑州大学在河南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郑州大学建设和发展,连续把郑州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列入河南省“九五”、“十五”、“十一五”发展纲要。希望郑州大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努力为国家和我省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产出更多的原创科研成果,为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为早日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主持庆祝大会。中科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在讲话中表示,争取到2020年,使学校主要办学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内一流大学水平,进入全国高等学校的先进行列,走在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前列,成为国家、特别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10年融合,实现多个“零”突破

2000年7月10日,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的新郑州大学正式挂牌成立。10年间,郑州大学在融合中锐意改革,跨越发展,在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等方面均得到了极大增强,逐渐成长为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三校合并的郑州大学取得了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级重点学科、培养出河南本土院士等多个“零的突破”,被誉为全国融合最好、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零”突破,并发展成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零”突破,并达到8个;2003年,吴养洁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本土院士“零”突破。

10年发展,科研水平“大”跨越

经过10年的发展,郑州大学的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已经达到了81个,专业博士点学位1个,博士点数量也由合校时全国高校落后位次上升到第25位。随着2009年校长申长雨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该校专职院士有4人、双聘院士24人。

在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带领下,郑州大学科研水平获得长足发展。目前,设在郑大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有53个,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2000年至今,郑大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科基金项目、国家“863”“973”计划项目等500多项。400多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填补了河南省国家自然科学奖方面的空白。

10年成就,尖端项目“结”硕果

经过10年的辛勤耕耘,郑州大学不仅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校园建设、对外交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更为国家尤其是中原地区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一批高水平、具有重大价值的科研成果在郑州大学产生。

霍裕平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国际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界最大的一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重大专项项目。其中“磁约束热核聚变基础理论研究”被批准为国家“973项目”。

钟香崇院士领导的高温材料研究所,与耐火材料企业建立多个产学研基地,解决了铝矾土杂质含量偏高、利用率低的技术难题。其挂帅开发的矾土基系列产品,可使矾土资源利用率从40%提高到8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吴养洁院士在物理有机、金属有机与大环化学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丰富了近代化学键理论。

申长雨院士主持的神舟7号宇航员出舱面窗关键防护装置,首次突破了中国宇航员出舱头盔面窗的关键技术,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为我国航天科技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

校企合作产学研资源共享创经济效益

近年来,郑州大学还分别与安阳市、商丘市、周口市、濮阳市和河南省煤业化工集团、平煤神马集团、河南新飞集团、河南新烟集团、宇通集团等200多家政府和企业建立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联盟,拓宽了与企业合作渠道,实现了政府、企业、学校的三赢。

当天下午,河南省百强企业和大型企业的企业家云集郑大,在河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四届三次理事会议暨校企合作发展论坛上,就郑州大学与河南省大型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人才培养,共同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展开热议。部分企业家受聘郑州大学教授。

会上,郑州大学还分别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辅仁药业集团进行了校企签约仪式。随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郑州大学研发中心揭牌,启动经费初定为1200万元,双方将采取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研发机构入驻校园,在郑大建立“研究特区”,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晚报记者 张竞昳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成思危贺信

欣闻郑州大学将于2010年7月10日举行合校十周年庆典,我原计划出席庆典并讲话,但因中央临时有重要公务,不能出席,谨致贺信,向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作为郑州大学的老朋友,我时刻惦记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新郑州大学合校十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成果,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在国家和区域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社会第一资源,河南作为全国人口第一的大省、传统的农业大省和新兴的工业大省,在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进程中有郑州大学这样规模的一所大学的智力支撑至关重要。

未来十年,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即将全面实施,这为郑州大学提供了难得的、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希望郑州大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办学经验,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主动地把学校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和区域的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中去,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教育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朝着实现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为国家的进步、民族的振兴、中原的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祝郑州大学合校十周年庆典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成思危

二○一○年七月九日

省委、省政府贺信

郑州大学:

值此你校合校十周年之际,谨向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十年前,立足于河南加快发展的战略需要,省委、省政府决定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强强合并,组建成立新的郑州大学,并确立了把郑州大学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合校十年来,你校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聚精会神抓内涵,改革创新谋发展,重点突破上水平,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建设一流大学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国家特别是河南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应有贡献。

高等学校是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阵地。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坚持集中力量办学,始终关注和支持郑州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希望郑州大学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四个重在”的总体要求,抓住国家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机遇,主动适应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走向,进一步夯实内涵、改革创新、重点突破、彰显特色、加快发展,成为河南省和国家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力争早日实现创建全国一流大学的目标,在河南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七月七日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