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人哭丧,赚取一定报酬——随着电视剧《手机》热播,里面的哭丧人路之信,引发人们对这一“职业”的关注。
事实上,哭丧人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因其特殊性而“低调”存在。在重庆、成都两地,哭丧人与他们所在的特殊乐队,在过去十几年中,已职业化发展并形成了一个竞争市场。
调查显示,职业哭丧人多为下岗者。他们靠哭泣与哀唱获得收入,维持生活。他们与乐队其他人一样,认为自己只是找到了一份普通工作。
52岁的胡兴莲就是干这行的,她是重庆“十大哭丧人”之一,曾接受过众多媒体采访。现在,她不单单是一个哭丧人,还是个乐队的老板。
【“板界”】 重庆约有2000个职业哭丧人
胡兴莲的艺名叫“叮叮猫”(重庆方言,蜻蜓的意思),两个像蜻蜓翅膀的辫子,是她的标志。
哭丧是一种古老的丧葬习俗。资料显示,挽歌入礼,起源于汉武帝时期,流行于南北朝。不同的民族、地区,有不同的哭丧习俗。
关于历史,胡兴莲并不了解。她经常说,哭丧就是“演出”,表演得好,才会得到认可。
据说她曾接受过新加坡电视台的采访,而且现在还是一个乐队的老板。
这乐队主要参与红白喜事,偶尔也出现在商业演出中。在重庆,这个行当中一个较为成熟的乐队一般由4到10人组成,人手充裕时,有专门乐手,包括键盘、鼓手、小号、萨克斯等。
重庆人把丧礼上的演出称作“唱板板”,这个行业就是“板界”。胡兴莲踏入板界14年,当职业哭丧人也有7年了。
据胡兴莲粗略估算,重庆现在约有2000个这样的乐队,而每个乐队都有职业哭丧人。
【哭丧】 带动家属通过哭泣释放悲痛
7月7日晚,重庆市江北区白云村一个小区里,一位老人的丧礼在举行。
晚上7点,胡兴莲和她的乐队来到灵堂。仪式开始前,她详细问了关于逝者的一些情况。
胡兴莲梳起两个标志性的辫子,接着开始化妆。她认为,化妆是对丧家的尊重。
她说,哭丧人一般化淡妆,披白色丧衣。也有人搞得复杂些,穿白色戏服,还佩戴“宝石”头饰。
一切就绪,胡兴莲在灵堂召集逝者亲属,开始念祭文。祭文是模式化的,大多是说死者生前如何受人爱戴。
念祭文需要语气悲伤,声调抑扬顿挫。胡兴莲念祭文时,会凄厉地喊一声“爹”或“娘”。这时候,跪在灵前的丧家就一起哭。
念完便开始哭丧,是以哭泣的声音唱,伴着哀伤的音乐。胡兴莲说,这个环节主要是营造悲伤氛围,带动家属通过哭泣释放悲痛。
在农村,哭丧的规矩很多,而且一家一个要求。从影像资料看,哭丧中,胡兴莲有时哭喊,有时掩面而泣,有时匍匐在地爬向灵前,有时边哭边趴在地上拍打着。
【演出】 在农村是重头戏,在城市则不受待见
哭丧结束后,是丧礼演出的第二部分。
胡兴莲说,丧礼演出一般是先悲后喜,通过哭释放悲伤,再通过小品、唱歌等方式,让丧家暂时忘却忧伤。
这种演出以前只有唢呐、板鼓、川剧,如今发展的还有唱歌、小品,甚至魔术表演。
根据胡兴莲的经验,在农村,第二部分是重头戏。但在城市,则不太受待见。
她说:“这部分演出有长有短。丧家重视,我们就重视。丧家不在乎,我们就唱几首结束。”
【收入】 重庆的乐队主要靠点歌赚钱
丧礼开始前,丧家就把费用给了胡兴莲。她说,一般一场演出收费200到800元。
这一晚的费用是200元,扣掉中介费70元,乐队6人共得130元。
中介费是给花圈店的。胡兴莲介绍,随着板界发展,直接与丧家接触的丧葬用品店,变成了中介人。乐队实际上成了花圈店“一条龙”服务的一个环节。
除了演出费,哭丧人还会得到小费。在重庆,仪式结束时,丧家一般会挽起哭丧人,送上花束,小费就夹在花束里。在成都,则是在哭丧过程中将红包放在哭丧人身边。
胡兴莲说,小费差别很大,从一两元钱到几百元不等。
丧礼演出结束后,还有观众点歌环节。胡兴莲会换上花衣服,在台上又唱又跳。
这是乐队的创收环节,因为点一首歌要20元。
当晚,乐队靠点歌收入700元。每个成员得110元,再除去开销,胡兴莲自己剩了130元。
据了解,重庆的乐队主要靠点歌赚钱。成都的乐队则以演出费为主,一场至少一两千元,请高水平的哭丧人和乐队要上万元。
【入行】这一行当的人大多是下岗职工
胡兴莲说,这种表演太伤身心,“手脚经常抽搐,心都疼,两眼发黑”。哭丧也带来了后遗症,她一年多来手不时地发麻。
至今,她已为4000多名逝者哭过丧。她现在哭丧时不再是哭得稀里哗啦,而是用声音和表情来感染别人。哭腔、掩面、跪地,都是增加表演效果的技巧。
这些,都是她进入板界以后总结出来的。
她曾是一名百货公司的营业员。1995年离了婚,要独自照顾上大学的儿子和患病的父母,当时她每月工资才200多元。
“我平时比较活跃,喜欢唱唱跳跳。”胡兴莲说,有一次同事叫她去丧礼上唱歌,她唱了3首就得到20元。
2003年,胡兴莲下岗了,之后她正式踏入板界。“当时我别无选择,只能做这个。”
据了解,这一行当的人大多是下岗职工。
【压力】 市场缩小,加上能歌善舞者不断拥入
胡兴莲与儿子的关系不太好,她曾抱怨儿子不来看她,不尊重她,更担心自己老了没人管。
儿子却委屈地说:“我知道妈妈工作辛苦,可能是她看到很多不孝的儿女,所以才会担心。”
2008年,胡兴莲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板界都知道,胡兴莲是哭丧人里的佼佼者,她名气大,有时一个月收入上万元。不过,胡兴莲说“也就五六千吧”。现在,她很担心以后的生活。
2002年,重庆市出台《重庆市殡葬事务管理办法》,不允许乐队在主城区演出。胡兴莲说,这对板界影响很大,有的乐队因此解散了。
她说,市场在缩小,再加上不断拥入行业的能歌善舞者,压力越来越大了。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