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16版:第一金融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才靠培养 不靠“挖”
分期业务种类多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人才靠培养 不靠“挖”
担保行业需培养专门人才
张晓宁
孙战英

近两年,河南担保业上演了一出井喷式发展大戏。为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大部分担保公司都把业务量当做衡量企业员工素质的重要指标。然而,人才流失、频繁跳槽、兄弟公司互挖墙脚,一连串残酷的现实摆在了担保公司面前。担保公司该如何关注员工培养及人才问题?怎样脱离陷入人才瓶颈和业务瓶颈的恶性循环呢?本期,两位担保老总做客本报《担保会客厅》。晚报记者 倪子

焦点一:随着担保公司的迅速发展,人才培养成为众多担保公司完善自我,发展扩张计划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此,担保公司怎么看?

孙战英:担保企业所面临的首要严峻考验,便是担保业务的风险防控挑战。而人才的因素对担保企业能否站稳脚跟、顺利发展,甚至是取得巨大成功,都起着无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因此,组建一支在担保专业领域内,能实实在在依托自身专业能力解决风险防控问题的精英团队,就成为每个担保企业优先着手的工作。其实,不仅仅是在担保行业里,在任何一个行业中,人的因素都是第一位的。

张晓宁:由于担保机构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很多担保公司为了解决担保行业人才紧缺的局面,纷纷将员工的培训管理,纳为企业发展扩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不断加强人才培训机制,如今正成为不少河南担保公司提高员工素质、培养人才队伍的重要方式。

焦点二:人才紧缺仍是当前担保行业面临的困境。担保公司怎样摆脱人才瓶颈和业务瓶颈的恶性循环呢?

张晓宁:抓业务只是担保公司在生存阶段的主要目标,一旦顺利度过这个初级阶段,担保公司就应该静下心认真考虑今后的发展之路。其中,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就是各担保公司必须付诸的行动之一。企业内部完善的培训计划,作用不可小觑,它不仅使企业形成了完善的人才梯队,而且让不少员工感到自己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进而可以将自己个人的职业小规划和企业的大发展步伐进一步统一起来,于员工、于企业都可形成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

孙战英:由于担保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其从业人员不仅需要金融、财务、法律、担保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运作情况。除了专业知识达标以外,还应当选拔那些为人诚实、做事认真、工作积极、品位高雅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业界专业精英团队。唯才是举,为公司员工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平台,才是我们缔造公司人才战略的初衷,并且我们还为员工制定出在公司长期发展的激励制度。我们主张,鼓励资金强、管理优、信誉好的担保公司,通过增资入股、兼并重组、股权联合等方式做大做强。这样,担保公司才能摆脱人才瓶颈和业务瓶颈的恶性循环。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