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8版:达人城事 上一版3
袁浩挥杆在中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袁浩挥杆在中原
恋上高尔夫 不做体育老师
◀夺得冠军时的喜悦

2010年中国职业高尔夫球锦标赛在这个初夏拉开了帷幕,这场国内球手参与度最高,媒体覆盖率最高,场次最多奖金最高的巡回赛,球手为观众奉献了一场高规格的职业比赛,6月11日,袁浩打出的66杆创造了此次比赛单轮的最低杆数纪录。

作为高尔夫球运动中“偶像+实力”派的明星人物,袁浩这个帅气结实的客家小伙内心和中原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作为河南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签约职业球手,在中原推广高尔夫,培养青少年后备力量,为冲刺奥运做准备,是袁浩心中的三件大事。

晚报记者 苏瑜/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高尔夫“长打王” 结束5年冠军荒

2010年6月5日,思念高尔夫球场,总奖金80万人民币的2010中国职业高尔夫球男子挑战赛正在进行。这是一轮竞争非常激烈的比赛,来自南海桃园俱乐部的李超和来自郑州圣安德鲁斯俱乐部的袁浩所在的领先组成为全场的焦点,吸引了不少高尔夫球迷跟随观看,尤其是袁浩这一组,观者美女如云,而其中有一位打扮时尚的“准妈妈”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虽然两轮结束后袁浩以146杆败于李超的141杆,但以“准妈妈”为首的袁浩的忠实粉丝们却毅然决然地力挺袁浩。“我觉得袁浩还没有发挥出真实的水平,不过没关系,我们对他有信心。”这位“准妈妈”就是郑州第一支女子高尔夫球队的创始人兼队长,而袁浩是她们的主教练。

袁浩素来有“职业选手里的长打王”之称,一号木开球的平均距离是320码以上,360码的4杆洞常能一杆上。早在2005年“长打王” 广东大赛,他石破天惊的一挥很具戏剧性,一杆竟然打穿了只有340码长的测试场。组委会没办法,只能给他加上1码,算341码!从此这个帅气结实的小伙子一下子成为高尔夫球运动中的“偶像+实力”派,声名远播,名震四方。但让人有些遗憾的是,虽然袁浩之后的比赛成绩优异,一直排在中国职业球手积分榜前十位,但自2005年其取得君兰杯男子职业精英赛冠军以后,总是与冠军失之交臂。盼望袁浩早日再圆冠军梦,是他众多粉丝的期待。然而,这次比赛最终的结果是,袁浩未能夺冠,居于季军。下一次一定可以!粉丝们坚定依然。

已经身为人父的袁浩,一直给大家留下的是一种大小孩的玩世心态,对自己的好坏表现都能一笑而过。也许正是这种放松的心态,让他得以不断积累。突破的机会很快来了!6月13日,在总奖金20万美元的2010中国职业高尔夫球锦标赛第三站,袁浩不负众望,结束了5年的冠军荒,以4轮280(-8)杆的佳绩,得偿所愿地问鼎,并获得37500美元的奖金支票。

1998年5月,广州。刚从体育师范学校毕业出来的袁浩,放弃了做体育老师的安稳工作,来到紫云山高尔夫俱乐部应聘做服务工作。

“年轻,不喜欢束缚,离开家乡闯天下的想法很强烈。”回忆起当初的冲动,袁浩笑了。

那个时候,正是高尔夫球刚刚在中国发展的时候。近水楼台先得月,羡慕之余,袁浩也开始练球。

因为从小擅长运动,袁浩在刚开始学球时,就显示出他的非凡天赋,也因此赢得了教练们的厚爱。击球非常有力量、距离又特别远,这个很多人眼里羡慕不已的优点,却成为袁浩很长一段时间的苦恼:光有距离,却毫无控制力。

那时,在紫云山俱乐部教练组,有个非常著名的“邓世四兄弟”,球打得好也教得好,是袁浩的启蒙老师,常常给他指点技术,他们非常喜欢这个悟性很高又肯努力的徒弟。

学球不过半年,袁浩就在自己工作的球场打出了9个洞33杆的成绩,一年之后,小有成就的袁浩第一次报名参加了在莲花山俱乐部举办的业余比赛,一支3号铁就能打到230码的距离,令不少同来参赛的选手感到震惊,虽然最后没能晋级,但正式参赛的经验为他以后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他在广东省运会上拿下冠军,并代表国家到韩国釜山参加亚运会,辉煌的战绩让袁浩一举登上了自己业余生涯的顶峰。

2004年,袁浩报名参加了职业考试,前三轮都保持第一,四轮总共294杆的成绩让他轻松获得职业球员的资格,从此踏上了他的职业征程。2005年在“联通杯”上与张连伟并列第三、联盟杯和中巡赛排名均入前十、考取了亚巡赛的资格、“君兰杯”夺冠、拿到“汇丰冠军赛”中国球员中仅有的六个参赛名额之一,这些都足以给袁浩的职业生涯起步阶段增添不少闪光点,也难怪大家都说,这个小伙子,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天生明星范 万千宠爱于一身

遥想当年,“君兰杯”上,袁浩推完最后一杆确定了夺冠之后,还未走向领奖台,就被里三层外三层的球迷围成了一团,抢着与他签名合影,这种场面,在中国的职业比赛上、在张连伟和梁文冲以外的球手身上,是难得一见的,袁浩的明星潜质由此可见一斑。虽然他并不是目前国内球手里长得最帅的、球技最好的,可是,他身上确实有一种非常独特的亲和力,让他走到哪里都有数不尽的好人缘。

“1999年在业余赛上,我认识了袁浩,很有缘和他分在一组比赛,那时看了他打球,我就断言,两年内,他肯定会出名的!”身为职业教练的好友兼球童Jacky在谈起袁浩时总不忘要提起这个小插曲。君兰杯决赛轮,两兄弟第一次配合就取得了傲人成绩,免不了要归功于这些年彼此的了解和相互支持,赛后几个朋友还戏称这哥俩可以做成中国的泰格和威廉姆斯。

“我的第一座冠军奖杯里,有Jacky很多功劳,他心细、经验丰富,在场上帮我决策、稳定节奏、调整情绪。”袁浩说,“我从最初接触高尔夫到现在,背后有很多像他这样的好朋友给我支持和帮助,他们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一直心存感激。”

1979年出生的袁浩,是个性情柔和很重情意的人,而在所有他心存感激的朋友当中,他所在球场的老板,对他的发展可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一直铭记在心。2007年,当这个洛阳籍的老板决意在河南建高尔夫球场发展高尔夫球运动时,身为客家人的袁浩毅然追随,成为河南省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位职业高尔夫球手。

客家人的不了中原情

1000多年来,客家人从中原向外迁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和海外各地。而河南的偃师则被誉为“主体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圣地”。身为客家人,袁浩从内心深处对中原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我感动于老板对高尔夫运动的热忱,他的这种精神从我入行时就激励着我。作为球场的业主,1999年4月,他有幸第一个受邀访问世界高尔夫运动发源地——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他跟我们讲,在参观各种风格、不同地貌的十数个球场的过程中,他真正感触到高尔夫运动、文化、礼仪之魅力所在。在英国皇家古典高尔夫俱乐部与苏格兰Elmwood高尔夫学院共同举行的告别晚宴上致辞时,他曾向在座的国际高尔夫界的名流们承诺:你们会在中国看到一座融合了苏格兰Links风格与中国自然特色的新球场,她将成为中国的圣安德鲁斯!”袁浩说,为了这个承诺,老板努力了10年。

2009年5月,历经风雨磨难、姗跚来迟的圣安德鲁斯(郑州)高尔夫俱乐部终于成立了。作为俱乐部的签约职业球员,袁浩最大的心愿就是让高尔夫球在郑州在河南推广开来。

“这项运动在中原刚刚起步,相当于十几年前的沿海大城市。举个最普通的例子,北京有个花木兰球队,队员有四五百人,而我们河南的女子球队还不到20人呢!目前整个俱乐部的会员也只有100多人。但正是因为刚起步,发展空间也是非常大的。高尔夫球已经进入了奥运会,这对所有高尔夫职业球员和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个大的福音。”袁浩说,“最主要的是国家会很重视吧,有国家支持这个项目,一切都会变好。对职业、业余还有青少年球员的发展、起步都会快很多的。我个人当然也非常希望能打进奥运会。”

除了飞来飞去到各地参加比赛,袁浩一直计划在郑州搞一些大的邀请赛。“我和香港演艺圈比较熟,有很多大众熟悉的明星都非常喜欢高尔夫,他们也喜欢和我交流,如果把他们请来郑州打比赛,对推广高尔夫运动和宣传中原文化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采访时袁浩貌似不太健谈,但采访一结束,他却活泼起来,从二七纪念塔、商都遗址到三所的大法桐,从郑东新区的如意湖、东风渠畔的皇宫大酒店再到苏荷酒吧,他无所不知,“我不太认路名,但去过一次的地方我都能记住。”原来,他一直在用快乐的心触摸和感受着郑州的古老与现代。

安心享受恬淡幸福

再次夺冠后,袁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太太是他最坚强的后盾,“非常感谢我太太,这么多年我在外打比赛,家里有她照顾让我很安心。马上端午节就要到了,准备回家好好陪家人过节”。

广州的家里,有袁浩最疼爱的女儿。虽然因为工作性质不能陪在女儿身边,但这个2岁多的女孩对爸爸不但不生疏,反而崇拜异常。也许是虎父无犬子,别看她年龄小,可一看到电视上有爸爸,就会学着爸爸的样子在客厅里挥起杆来,像模像样的,逗得妈妈直乐。

越走越顺的职业之路,让一些朋友好奇地问起袁浩的理想和未来,他只是淡淡地说:“我从未给自己定下什么宏伟目标,我非常喜欢高尔夫,只想努力打好每一场比赛,打到自己觉得不能再打的时候才会离开。”

可能是随遇而安的客家文化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打球的时候,袁浩的生活非常简单,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招呼朋友们一起享受美食,已经是袁浩最舒适的生活状态。难以想像的是,这样一个大男人,竟然会宅在房间里整下午甚至通宵看电视剧。

“我的人生比较随性,人活一世,几十年时间一晃就会过去,家庭在我心目中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能好好孝顺父母、婚姻美满、幸福平安地过一生,是我们客家人最简单、朴实的生活观念。”

“在河南感受最多的是这里的酒文化,觉得蛮有意思,也学会了不少。酒是好东西,少喝有益健康,但很多人没有一点控制力,这样就不好了。”袁浩说,“事业固然重要,但不能计较太多,努力就行了,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幸福的家庭是一个人事业的最大基础,没有它一切都无从谈起。而健康则是一切的根本,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一项或者几项运动,健健康康地享受生活。”

看似恬淡随意的话,却在有意无意中把握住了幸福的脉络。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