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7版:国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网友支招
郑州经验
新加坡用好邻居奖增进邻里关系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林立的钢筋水泥大厦里,聊天串门成了奢侈品
一项调查表明,六成人不知邻居名字
新加坡用好邻居奖增进邻里关系
其实,郑州晚报多年倡导的“邻居节”也有这个用意
很多城市人回家就关门,不与邻居聊天、串门。从这个角度看,他们多少是有些孤独的。

林立的钢筋水泥大厦里,聊天串门成了奢侈品

一项调查表明,六成人不知邻居名字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住在我家隔壁、楼上、楼下,我却不认识你。

今天的城市,布满了钢筋水泥筑成的高楼大厦,挤满了四处奔波行色匆匆的人们。然而,调查显示,在似乎触手可及的城市,大多数人在邻里关系方面,是孤独的,深深的孤独,一种让人恐惧的孤独。

今年主题“睦邻亲邻,从我开始”

今年新加坡“好邻居奖”21日开始接受提名,到9月30日结束。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说,今年的“好邻居奖”主题是“睦邻亲邻,从我开始”,表扬为他人和社区居民着想、乐于助人的好居民,并借此在新加坡国民中提倡互谅互让、体贴友爱的睦邻精神,促进组屋区的邻里关系。

今年的“好邻居奖”跟去年相比,最大的不同是首次增设了学生组奖项,鼓励学生在社区里做个好邻居。

分析认为,新增学生组奖项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发现去年11月首届“好邻居奖”的获得者,多是老屋内居住的中老年人,这表明年青一代可能没有老一辈那种强烈的归属感,因而急需鼓励年轻人行动起来做个好邻居。

按照去年的标准,每个“好邻居奖”获得者除了能得到一个奖牌,还会获得价值500美元的超市购物券。

谁能获奖 看看去年获奖者就知道

去年“好邻居奖”有5位获奖者。

其中54岁的阿兰是个销售经理,他是呼声最高的获奖者。阿兰住在新加坡盛港安谷巷一座组屋的13楼,那层楼共有6户人家。有新邻居搬进时,阿兰会率领老邻居一起为新邻居举行欢迎晚宴。

36岁的刘学志2008年年初搬入时,阿兰和其他4户邻居主办烤肉晚会欢迎刘学志一家。刘学志说:“我以前的邻居大多回家后都关上门,没什么交流。这里的邻居都很友善,我觉得是阿兰带动了气氛。”他说,他4岁的儿子搬家后不久出水痘,阿兰根据印度人的传统采了草药,帮他儿子敷药,希望舒缓病情。

颁奖当天,阿兰的所有邻居、20多人到场祝贺,邻居的孩子还绘制了“最好的邻居”海报庆祝。阿兰的8岁小邻居吴振荣,在颁奖现场冒出一句:“我们不要搬家了,因为这里有我们的好邻居!”

阿兰说,他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邻居们都友善互助,平时一起聊天,这样很好,奖牌也有这些邻居的功劳。

近在咫尺的陌生人 60%新加坡人不知邻居名字

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去年“好邻居奖”颁奖后发表社论,分析邻里关系冷漠现象。

社论说,新加坡人口超过了500万,2008年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6814人,密度位居世界前三,“吊诡的是,人口密度高使得长时间在拥挤的公共场所活动的新加坡人,更加珍惜隐私,在退回到自己的私人空间后选择‘闭关自守’”。

2008年初,新加坡的一项调查表明,20%住公寓的人从未跟邻居讲过话;53%的人即使长时间不见邻居出现,也不会探听对方是否出事;81%的人没有邻居家的电话号码;60%的人不知道邻居的名字。

社论说,远亲不如近邻。对于高度重视隐私权的现代人,重新建立邻里关系,与保护个人隐私同样重要。新加坡搞“好邻居奖”,在高楼林立的新加坡重新凝聚互助合作的社区精神,培养一种符合时代步伐的邻里文化,值得鼓励和支持。作为一个新兴的年轻国家,新加坡在国与家之间需要一个坚固的社会纽带,而邻里间通过日常互动培养起来的情感,正是社会纽带非常核心的内容。“国人认同感的养成,在家族成员的关爱之外,其实往往起步于对邻居的关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