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4版:双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男左女右
聊斋闲品
食相笔记
f0723zp2
tubiao1h
tubiao1h
tubiao1h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食相笔记

闲话面条

据史料记载,面条在我国已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在古代晋时叫“汤饼”、“汤玉”;唐代叫“不镈饦”或“饦”。古人最初只是把面团擀成饼状,即下锅煮成,故叫“汤饼”。又因汤饼的原料是白面,所以古人又美其名曰“汤玉”。《唐书·列传·玄宗皇后王氏》记载:“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耶!”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也有“东坡食汤饼”的故事。

面条是北方人的主食,郑州的羊肉烩面、山西的刀削面、陕西的大刀面、北京的炸酱面等,早已闻名海内外。尤其生在中原一带的古今名人,有的位居天子,有的富甲一方,但始终忘不了家乡的面条儿。杜甫爱吃槐叶冷淘面,为此,他还专门写了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热,加餐然欲之。”冷淘面,就是今日的凉拌面。河南人称其为凉面条。袁世凯一生最爱吃的就是凉面条儿、胡辣汤和芝麻叶面条儿。据传他在天津任总督时,常以芝麻叶面条儿待贵客。做法是:用白面、绿豆面、鸡蛋清和成杂面,手工擀。芝麻叶是鲜叶煮熟后又晒干的那种,吃时先用热水浸泡,淘洗两遍至三遍,再用小磨香油浸泡。另外,还需配时令菜:鲜茄子或蔓茎;切成条,先在锅内爆炒,半熟后添水,沸后,再下入面条儿和油泡的芝麻叶。如果再奢侈些,还可以配爆炒鲜羊肉,但配菜要同时改为青萝卜。吃时,最好就河南陈州府产的酱黄花菜和酱蒲菜,更是美不胜收。据传皖人段祺瑞当年在袁府吃过此面后,久久不忘,直到后来被奉系推为北京政府执政时,还专雇了一位陈州厨师为其做这种芝麻叶面条儿。

宋朝时的汴京城内更是“面面俱到”。

据《东京风华录》载,最著名的是一种“梅花面汤”,做法是:用白梅花、檀香末浸泡过的水和成薄面皮,再用梅花状的铁模子凿成一朵朵“梅花”,煮熟后捞入鸡汤中,汤鲜“花香”,很是诱人食欲。据传李师师最爱吃这种“梅花面汤”,还曾让周邦彦为此作过一首诗,可惜已经失传,少了一个有力的佐证。另外,还有一种“五香面”,是用椒末、芝麻、酱、醋、煮虾的鲜汁,和面粉拌在一起,擀薄、切细,下入锅中,沸后即可食。后来宋朝南迁,到杭州后又有一种“八玲面”风靡一时。所谓“八玲”,是有鸡、鱼、虾肉、鲜笋、香菇、芝麻、花椒与鲜菜汁合煮而成。这种制作精细配料复杂的面,多是有钱人所用。其实真正的大众面也种类繁多,风味各异。除去以上提到的几种外,常见的还有汤面、捞面、卤面、空心面、阳春面、热干面等。现在最抢风头的是方便面,几乎是铺天盖地,尤其是在火车上,那简直就是方便面的世界,到处是方便面的特殊气味儿,让你无处躲藏!就连爱吃大米的南方人,也不得不成为它的“俘虏”。

看来,面也将与人类共存。

□孙方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