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1版:独家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重温历史
官场风云
都市
言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重温历史

34年前,我国京津唐一带出现了地质异常状况,国家地震总局为了加强地震监测,派青年地质工作者周海光赴唐山任唐山市地震台台长。因为坚持自己的监测结论,周海光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与政治圈套;与市长女儿向文燕的爱情,却让他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最终地震发生,证实了周海光的预测,而他与文燕却生死相隔……

误报地震后周海光要求调离唐山

地震台预报室里,各方面传来的消息和数据指标都显示异常,周海光有条不紊地查看各项数据,终于,他说:“超凡,立即发出临震预报。”超凡显然有些激动。市委会议室马上召开了紧急会议,向国华没有坐,双手扶着会议桌站着说:“同志们,地震台已经发出临震预报,市委、市政府已向省委和国家地震总局发出急电,等待上级领导的批准,请地震台周台长谈一下具体情况。”

周海光也站在桌前:“初步断定地震发生时间,会在未来的三十六小时左右,震源为唐山八十公里范围,震级为六级以上,属于大震。我建议最好在地震发生前二十四小时,撤出全城居民。”

这可能是一个最简短的会议。唐山动起来了,一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处于临战状态,敌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相的地应力——自然的力量。

地震记录仪的指针平稳地划着直线。突然,直线变为曲线。“海光,地震发生了。河北大城发生四点四级地震。”超凡一字一顿地说。

周海光误报了。

在向国华的办公室里,周海光低着头,情绪低沉:“向市长,我误报了。”副市长梁恒缓缓地说:“由于误报,确实给市政府的工作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但是地震台的同志在这段时间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地震预报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要客观看待这个问题。”

向国华的语调是平稳的:“大家都不要说了,主要责任是我的,我来负。我请求省委给我处分,周台长,地震预报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你一定要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向国华的家里,文燕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文秀悄悄走来,坐在她身边。“姐,借我五百块钱行吗?”文秀小声地说。“你要这么多钱干啥?……什么?结婚?”文燕的声音又大了。“你喊啥呀,你怕妈听不见啊?”文秀捂住文燕的嘴。

明月还是听见了,由厨房里走出来问:“谁要结婚?”文秀看看文燕,看看妈,鼓一鼓勇气:“我和何刚。”

经过这件事,海光要求调离唐山。只是上面不批准,认为他是“逃避责任”。文燕下了班来看周海光,见周海光仍是呆呆的,便拉着他去了东湖。在湖边的小山坐下,看湖里漂荡的小船,小船上的对对情侣,想让他的心情开阔些。

“当初,你对我说,你投身地震预报事业,就是要做出成绩来,让所有的人都免受地震之苦,可你现在却要放弃自己的追求,这是逃兵,不是一个男人应该做的。”“文燕,你说我行吗?”他抬起头,也看着文燕。“你行,你一定行的,我相信你。海光,当你把我救出那个山谷的时候,你那么勇敢,那么自信,那么朝气蓬勃,那时的你,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我相信,那是真正的你。”

从那以后,周海光和向文燕几乎分不开了,几乎每天都会见面。他们没有固定的话题,周海光到过很多地方,他对向文燕讲西部荒凉的沙漠,沙漠中用芦苇和土筑成的古老的城墙,废弃的古城堡,被流沙掩埋的房屋,随处可见的陶罐、人骨和古老的钱币。

这个时候,向文燕是一个很好的听众,边听他讲,边展开美丽的遐想。

向国华在办公室里和郭朝东谈话,郭朝东是新上任的市防震办公室主任,一个三十岁左右的青年,很精明。

“这次派你去防震办公室当主任,责任重大啊。目前全市各条战线都在大干一百天,向国庆献礼,可地震问题总叫人提心吊胆,这样下去不行啊。”向国华点了主题。

郭朝东和向文燕是中学同学,这两年郭朝东给向文燕写了有上百封信,文燕一封也没回。

周海光在办公室里,超凡递给他一份关于唐山地震情况的评估报告,中心思想是唐山的震情可以解除了。周海光很奇怪,一者认为现在就对唐山震情下结论为时尚早,二者就是这份报告也应该由地震台来写,可是这份报告却是郭朝东起草的。他把疑问对超凡说了,超凡说:“人家不信任咱们嘛。”

刚说完,郭朝东就走进来,很大度地说:“报告送来就是征求你们的意见的,你们是真正的专家嘛。”很有居高临下的意味。

周海光说:“为什么这么着急就对唐山地震问题下结论?”郭朝东说:“部分领导对地震有恐惧心理,很不利于抓革命促生产,早点作出结论,有利于工作。”周海光“哦”了一声,没说什么。超凡却说:“郭主任,我看了你的报告,我没有什么意见。但是现在对地震作出结论为时过早。”郭朝东有些不耐烦地说:“你我不用争了,我只是来征求意见,这份报告不用你签字负责的。”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