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7版:蓝色 贝雷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去河边拉水,要戴头盔穿防弹衣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驻豫维和士兵讲述在苏丹的生活
去河边拉水,要戴头盔穿防弹衣
穿防弹衣去河里拉水医生用手术刀杀猪吃肉40多摄氏度长跑没中暑
分别很久的父子一见面,两个人都热泪盈眶。 晚报记者 常亮 图
肯尼亚维和部队营长赞扬中国维和部队医疗分队。通讯员 杨同峰 图
军营时装秀。通讯员 杨同峰 图

7月28日9点,一架包机缓缓停落在新郑国际机场,赴苏丹(瓦乌)维和医疗队第二梯队30名官兵凯旋。自此,济南军区第六批赴苏丹(瓦乌)维和医疗队维和任务画上句号。再过2天,就是八一建军节了,在此,晚报代表所有的读者,向维和官兵和所有的人民子弟兵说一句:最可爱的人,你们辛苦了!

晚报记者 范光华 李丽君

当地动荡不安,任务延长1个月

医疗队由济南军区驻豫的联勤某分部组建,60名队员主要以第150医院为主,分别来自驻豫联勤某分部所属23个单位。去年10月20日、28日,他们分两个梯队飞赴任务区,主要承担在苏丹瓦乌的四个出兵国、民事警察、联合国雇员等1800余人的医疗保健任务。执行维和任务期间,正值苏丹大选,局势动荡不安,武装冲突时有发生,原计划的8个月维和任务被延长为9个月。

【维和数据】

60人都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

虽然条件很艰苦,但医疗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联苏团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赞誉。

60名官兵全部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

2人荣获“特别贡献奖”,其中一人就是三次到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吴占磊。

【凯旋现场】

一声儿子两行热泪

维和士兵抵达的时间,本来说是28日凌晨4点,由于飞机晚点,直到9点多,才看到一群身穿迷彩服、晒得黝黑的人出来。

“儿子!”“爸!”“舅舅,我想死你了!”

从人群中认出了亲人,老代一家人一拥而上,哭着抱在一起。“儿子,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老代一家是27日从洛阳到郑州的,早上5点就在机场等候了。儿子代新春是维和部队工兵分队的一员,和医疗分队搭乘同一架包机。

“舅舅是洛阳铁军的,我要向他学习。”代新春的外甥孙博上6年级,在他心里,舅舅就是自己的偶像。

姐姐说,弟弟在国外的日子,家里人都很牵挂,但打电话不多,“那边的信号不好”。

另一边,医疗分队的士兵,也在鲜花中和战友握手拥抱。“踏上家乡的土地,感觉真好。”

【维和经历】

常年在四五十摄氏度高温下工作

医疗队队员们说,瓦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一年就两个季节:旱季和雨季。

一位刚从利比亚回来的朋友告诉记者,沙尘暴来时,一辆装满木材的大卡车瞬间就能被吹出几里远。那么,紧邻的苏丹会不会遇到这种情况呢?

“旱季沙尘暴说来就来,眼角常发炎。但没那么厉害。”一位队员指着自己的眼睛,让记者看。

虽然常年在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下工作,队员杨同峰还是喜欢旱季。“蚊子少,患上疟疾的概率小,更重的是,不用担心停水。”

蚊子有多猖狂?看看医疗队的这条规定就知道了——早晚在室外活动时,一律着长袖衣物,裸露部位涂抹防蚊剂。每人一次不落地按时服用抗疟药,每个房间及个人都配发强效驱蚊液、蚊香、电蚊香、灭害灵、药物蚊帐等。

队员们说,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的维和人员常向他们借灭蚊灵。

穿防弹衣去河里拉水

“水比油贵”,队长张胜利也这么说。

按联苏团供水标准每人每天80升,只能是勉强凑合。

刚到瓦乌时,他们每天都会派两辆拉水车到10公里外的河中取水。后来,取水点改到了水厂。

到了旱季末期,随着水位越来越低,维和部队和当地居民用水出现了矛盾。开始居民们只是语言上的阻止,到后来就变成行动上的威胁,手拿棍棒、玻璃瓶站在取水点以武力阻挠。

同时,当地安全形势不乐观,去年10月29日,拉水人员在瓦乌水厂拉水时,附近曾发生枪战。

之后,取水的时间就提前了。

“我们挑选驾驶技能高、处置情况灵活的驾驶员专门负责拉水,往返途中严格控制车速,安排经验丰富、英语水平高的干部带车,在车上必须穿防弹衣和戴钢盔,出发前必须检查车况和车载电台,专门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队领导经常到河边视察,制定突发情况处置方案等。”

再后来,医疗队将营区内废弃多年的水井重新利用,每天可抽取10吨左右,吃水不成问题。

医生用手术刀杀猪吃肉

维和人员在国外都吃什么呢?能不能像在国内一样供应充足呢?

“每周喝一次豆浆、胡辣汤、牛奶,吃一次包子、面条。这就是改善生活。”

同时,开发了烤土豆、酸梅汤、烤羊腿、豆腐脑等10多种菜的加工制作。

由于饮食习惯不同,当地人多吃牛羊肉,而且,红土地上不容易长农作物,吃到新鲜蔬菜也是一大难题。

医疗队就6次到地方购买牛粪,改良土壤,种下了十几种蔬菜,“每天下午5点浇灌菜地,收获蔬菜1万余斤,不但满足了自己所需,还经常为驻巴领事馆、友邻部队赠送蔬菜”。

今年元旦时,医疗队还买了一次猪肉。当然,不是在当地。

政委夏光辉说,为了给队员改善生活,在到1000多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出差时,顺便买了头猪,花了十几个小时运回营地。“猪是黑色的,100斤左右,花了350美元。”

队员们都没杀过猪,怎么办呢?他们有自己的招儿,用医生的手术刀。

记者曾听说,有国家的维和工兵吃蟒蛇的报道。

队员笑说,没听说,即便是改善生活,也不可能选这种方法。

40多摄氏度长跑没中暑

在采访前,记者在网上看到有消息说,当地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即便是电影院,更新也很慢。《英雄》在国内上映了3年后,才成了当地电影院的热播影片。

其实,即便是有娱乐,身为战士,也不能随便出去。在工作之外,队员们是如何度过的呢?

“除了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外,我们还用水泥自制了10多种健身器材,吸引不少外军人员一起锻炼。”张胜利说。

在UN城里,太极也是一道风景。每天晨练的队员们,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

去年11月25日,在维和部队二战区与瓦乌市组织的运动会上,近40岁的李淑华顶着烈日,冒着40多度的高温,在尘土飞扬的红土地上,还拿了个万米越野赛的冠军。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