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4版:大师远行生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没工资、没住房的最年长大学校长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没工资、没住房的最年长大学校长
钱伟长:“我一生中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
钱伟长在多伦多大学的毕业留影。
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时的钱伟长。
钱老在讲台上总是神采飞扬。
95岁时,钱伟长第十二次回到母校江苏无锡荡口中心小学。

钱伟长的一生可谓成果丰硕,为后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学术财富与精神财富。然而,他也曾经历大起大落。

面对人生转折,钱伟长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命运:“归根到底,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一生中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

先生已去,教诲长存,他生前的许多谈话,今天看来依然是极具针对性的真知灼见。

钱伟长

中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和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

简历

1912年10月9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

1931~1935年,清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40~194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并获博士学位。194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2~1946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作研究。

1946~1983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1956~1958年,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

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3年,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1984年,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应用教学和力学研究所所长。

1985~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87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1990年,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

钱伟长的科学成就

1941年,发表了深受国际学术界重视的第一篇有关板壳的内禀理论论文。

1942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任研究所工程师,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指导下从事火箭的空气动力学计算设计、火箭弹道和地球人造卫星的轨道计算方面的研究。

1946年,与冯·卡门合作发表《变扭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的经典之作。

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的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

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独创性地写出了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被称为“钱伟长方程”。

1956年,出版我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创办了“力学研究班”,该班学员大多成为我国从事力学研究和教学的领军人物。

我不是天才,我的学习是非常勤奋的,我发现很多东西我还不懂,需要,我就学。你们不要相信天才论,关键是在于刻苦和努力。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不要以为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正确的,孰是孰非,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认识真理。

故事:从物理考5分,到受到爱因斯坦赞赏

1931年钱伟长考取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九·一八事变”发生,钱伟长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而他的高考物理成绩仅为5分,因为他以前非常偏科。

1935年,他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和高梦旦奖学金,在导师吴有训的指导下作光谱分析。延至1940年8月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辛格教授指导下研究板壳理论,1942年获博士学位。

1942年至1946年,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与钱学森、林家翘、郭永怀一起,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指导下从事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成为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大师。

钱伟长的博士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爱因斯坦看后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我不是党员,不过我还是拿党的事业作为我的终生事业。为了我们的民族,我个人吃点亏不要后悔,不值得后悔。我一辈子就是这样,所以有人说我不务正业,今天干这个,明天又干那个。我是看国家哪方面需要我,我就力所能及地去干。我自己没有专业,中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有人说我是‘万能科学家’,其实我不是万能,不过我会去学一类东西,我会看人家的东西,看懂了我自己能下结论,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做下去。我懂得爬在人家肩膀上,我要永远爬在人家肩膀上。

故事:劳动期间穿着周总理的鞋出访

1946年,钱伟长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一文。冯·卡门曾说,这是他一生中最为经典的弹性力学论文。然而正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却选择了回国,在母校清华大学做一名普通教授。对此,钱伟长曾说:“我总不能忠于美国人,我是中国人。”

1957年6月,反右派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猛展开,已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的钱伟长也成了备受攻击的对象。最终他被打成右派,唯一幸运的是,毛主席的一句话使他保留了教授资格。

1972年,由周恩来亲自点他的名参加科学家代表团访问英国、瑞典、加拿大和美国。当时很多人不相信钱伟长对祖国的忠诚。直到临行前一天的会议,周恩来叫秘书派车去清华大学找钱伟长,这才知道钱还在首都钢铁厂接受劳动改造。结果,秘书带着来不及换下劳动服的钱伟长赶到会议现场。周恩来见状,把自己的鞋子给钱穿上,才得以出访。

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

故事:最喜欢别人称他“钱校长”

钱老从1948年开始带研究生,到2005年送走最后一批博士,可谓桃李满天下。“您招研究生有什么标准吗?”钱老笑着说:“研究生复试,我从来不问科学知识,只问人生方向,比如‘你觉得读书做什么用’、‘家里支持不支持’、‘自学能力如何’……”

1978年到1983年,钱伟长在全国180个城市作了300多场报告,宣讲“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几个问题”,听讲人数达30余万。

1983年,钱伟长开始担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和原上海大学组建新的上海大学,他继续担任校长,而且他是全国最年长的校长。

有人问钱老:“在科学家、政协副主席、大学校长等诸多称呼中,您最喜欢哪一个?”钱老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校长了。校长不是什么官,最重要的是全身心投入。”

什么是应试教育?就是学校忙于应付考试,小学应付考中学,中学应付考大学。现在的考试非常刻板,数理化都是硬碰硬的,差一分就落选,家长就要交许多钱。搞到最后,成了哪个学校升学率高的,那个学校就是好学校。即使仅就智育而言,这也是片面的。

故事:在上海连房子都没有,就住在学校

上海大学的学期制度在全国高校里独一无二,每年3个学期,每学期10周讲课,2周考试,暑期为13周。

此外,上大还有另外两制:学分制、导师制。创始人都是钱伟长。如今,上海大学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钱伟长始终没在上大领过工资。

对此,钱老说:“我在上海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我就住在学校。”

本报综合报道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