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刘先生打来电话
沈庄北路两边的知了实在太吵了
□晚报记者 张璇/文 周甬/图
“今年知了好像特别多”
“我在树下打电话,根本听不见人家说啥。”昨日上午,刘先生经过沈庄北路时感觉到手机震动,停下来接电话,可是,路两边树上的知了实在太吵了,几乎听不到电话里的人说什么。
“我记得以前一棵树上也就几只,今年的好像特别多。”刘先生说。
“我住在33楼,被吵得头疼,睡不成觉。”住在沈庄北路附近的李先生有同感。
他这两天才注意到,上午10点多知了开始叫,到了下午两三点声音最大,吵得人无法午休。
“本来这两天凉快,开窗户就不用开空调了,谁知道外面吵得厉害。”李先生说,前天晚上一直到快8点才基本上没声音。“每年都能听到,可是今年的叫声好像特别吵,到底咋回事呀?”
李先生还说,站在树底下,两人挨近点才能听清对方说话。
记者在现场
一棵树上趴了15只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英协路与玉凤路之间的沈庄北路,路两边的树有4米多高,整个一条路都是知了此起彼伏的叫声。路北的一棵树下,站了才一会儿就看到四五只知了飞走了,可整棵树发出的声音似乎没有因此减弱。
顺着人行道走过去,其中一棵树上,树干上肉眼能看到的知了就有15只,挤在一起,密密麻麻地趴在那儿。另外,还有好几棵树都往下滴水,地上像下过雨一样。
刨根问底
今年知了为什么这么多?
答案一:温度高湿度大
“我留意了一下,今年的温度比往年同期要高出两三度,蝉的数量多少主要和温度和湿度有关。”河南教育学院生态学博士王丁说,今年气候有些异常,温度高、雨水多,土壤的湿度大,导致蝉的幼虫大量出土。
王丁说,雄蝉才会鸣叫,那是在找对角呢!一般来说,立秋之后就叫不了多长时间了。
蝉在树上产卵,冬天前孵化,掉在地上钻进土里,经过3个阶段,蜕2到3次皮爬出来变成成虫,普通的种类需要2到3年的时间。成虫的寿命是很短的,只有三四天,交配产卵后死亡。
很多人收购蝉的幼虫,20多块钱一斤。“做成罐头卖,蛋白质很高。”王丁说。
“树上的蝉太多,对城市行道树确实是个头疼的问题。蝉是典型的害虫,对林业的危害比较大。”王丁说,蝉尖尖的口针会分泌唾液,造成树木的生长不良,还会导致树木长成畸形。蝉的种类很多,郑州常见的一种叫“黑蚱蝉”,体长有5厘米。
答案二:知了也有大小年
不少大连市民反映,“知了”明显多于往年。
对此,大连自然博物馆专家孙峰先生说,知了的多少是综合原因造成的。其一,知了的发生也有大小年,每年的发生量都不一样。其二,“知了”的发生量与气候因素关系很大,气温相对较暖,越冬幼虫冻死的较少,因而存活的也就较多。雨量充沛,也有利于知了的蜕变。
蝉还是优秀的“天气预报员”,如果蝉一大早就鸣声不断,预示着当天是个大热天。
数万亿只知了入侵美国
“周期蝉”留下很多谜团
2007年5月份,在土里蛰伏17年的数万亿只蝉,在美国东部大部分州开始自己的生命旅程,专家估计,那次蝉灾密度达到每英亩土地上有1吨重的蝉。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知了同一时间集体出现?
“周期蝉”破土而出
这种被称17年出现一次的“周期蝉”,曾经大规模出现过一次。这种身长4厘米左右,只分布在北美地区的周期蝉有着黑色的身体、黄色的腿、透明的翅膀,以及橙色的翅脉。
“周期蝉”留下了很多谜团
令人们感到好奇的是,这种“周期蝉”的生命周期非常准确,大多为质数。比如,北美洲北部地区17年的蝉,南部地区13年的蝉。为什么没有其他数字呢?
线索提供 李先生 (稿费 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