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4版:大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难道,他们真是脑残一代?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难道,他们真是脑残一代?

这么多标签,说的是一群人——90后

伪娘、PS自拍照、火星文……

他们一次次刷新网络流行新词

90年代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年代,尤其在中国,各种从未想象过的事物竞相涌现。

出生在此后的婴儿们,无疑活在变化的时代中。90后没有关于过去几十年改革和变动的苦痛记忆,却经历着这个国家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主义和全球化。

地球变小已经不能让我们惊讶不已,在当今世界,我们对日新月异的突破已经习以为常,只有90后一直在让长辈们瞠目结舌——伪娘、PS自拍照、火星文、脑残……网络上流行的新词一次次被90后刷新。

世界总归是他们的。未来,从来都是让年轻人着迷,让年长者畏惧。

粉红力

2009年3月,“90后”就“70后”、“80后”所自持的“红色一代”称谓,打出“粉红力”概念,寓意“90后”虽然稚嫩,但终将厚积薄发、勇挑重担。“粉红力”的提出让90后第一次有了集体性的标志,因与爱国主义、道德取向紧密联系而成为时下备受推崇的性格标签。

非主流

一提起90后,许多人马上联想到:烟熏妆、歌特式发型、肥大衣服……可和走在时尚前沿的90后达人聊,他们早就玩腻了“非主流”,“复古才是潮!”不想淹没在茫茫人海,总希望引人注目,这是大部分90后的心态。总之,非主流玩的就是小众范儿。

不装

比起前辈,他们要的是“说实话”、“不装”“True to life”,这标志着他们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千万别以为跋扈是他们唯一的通行证,他们也懂成人世界的规则。以更柔软的身段适应社会的阴暗面,前辈们跌跌撞撞才学会的生存手段,他们从小耳濡目染。

网络化生存

(互联网原住民)

一名典型的90后网络少年的房间几乎没有白天黑夜的差别。任何时候光临,必有一台电脑在窗帘微开的幽暗室内闪烁。他去过的地方不多,却拥有各地的朋友。“我们交朋友也不大看别人来自哪里,兴趣相投就会加好友聊天。”

脑残

这个被外界贴与的标签,不仅不能说明90后有什么问题,反而彰显了贴标签者的狭隘。年轻人说话确实容易偏激、容易极端、容易在没有思考清楚就开始发言,但这除了证明年轻人的稚嫩,并不能证明他们的智力有任何问题。

改变的一代

从90后的成长环境来看,他们接受的事物更为广阔,接受的价值观更为多元。他们对家长不再言听计从,他们对上级不再亦步亦趋。再用“迷惘的一代”、“愤怒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形容90后似乎已不合时宜,他们普遍被期待为“the generation of change”,改变的一代。

更“懂事”的60后父母

教育孩子应“放养”而非“圈养”

1977年,张育航上小学五年级,他在绿色塑料皮的小本子上写道:

2月20日。今天,爸爸给我借来《草原的早晨》这本长篇小说。

其中一段最使我感动,为了宣传,两名技术员不顾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坐在几十米高的铁炉上,把宣传标语挂在了炉上。他们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所以我一定要学好社会主义文化知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贡献一份立(力)量。

2009年,张育航的儿子张达星上初二,他在自己的QQ空间博客上转贴了自己欣赏的几句话: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青春就像卫生纸,看着挺多的,用着用着就不够了。

张育航虽不解儿子所推崇的所谓“人生教条”,但比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他觉得儿子的确更有想法。

60年代出生的父母们,在他们的青少年时代,“文革”已快结束,到上大学的时候,改革开放开始。他们的青年时期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度过的,因而对子女日后的教育更自由开放,过去那种绝对服从的教育观念被竞争、消费等符合市场经济的教育法则所取代。相较于前人,他们更看重个体价值的实现,集体主义不再是唯一的神话。

1988年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第四代人》,可以视为一部60后的总结之书。

作者认为,随着高考恢复、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市场经济观念的盛行,60后的价值观是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负责。这一点也充分折射在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上,是“放养”而非“圈养”。

张育航这样的父母,自然更“懂事”——懂得尊重儿女的价值观,懂得“放养”在孩子自由天性发展中的重要性。

“活”在网上的一代

希望成年人看到我们的活力和创造力

在网上搜索“90后”,搜索引擎提示“是不是要搜索90后贱女孩?”包包和阿紫,两个出生于1990年的孪生姐妹,言词大胆,自称“90后贱女孩”,在博客上,一个月的点击量就有1900万。

“我们不希望人家说什么幼稚啊天真什么的。这不光是90后,在你们还没长大的时候都会这么想吧?”包包和阿紫这样回答。但她们在博客里也说了:“我将我的90后宣言进行到底,等着吧!各位被社会腐蚀的60、70、80后们!”

包包、阿紫是典型的90后网络红人:通过出位言行从网络蹿红,以网络为平台聚集一群粉丝,然后在现实生活中继续宣传包装,试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比起前辈们,90后在使用网络上有天然的优势。

19岁的大学生王中宇早已习惯于每日抱着电脑穿行于课室和校园之中,他完全肯定网络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社会认为我们希望与众不同,个性十足,希望像个坏孩子一样却充满创造力。这不就是网络的特质吗?”

他还说:“我们确实不想那么平庸,不喜欢老一套的习俗,尤其在中国,我们认为更需要剧烈的改变。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虽然像火星文、脑残等出现在网络上的90后发明备受争议,但我更希望成年人看到的是我们的活力和创造力。”

反叛的坏孩子?

他们更像是在过游戏中的人生

在名为“中国安静”的博客上曾贴出一篇文章,叫做《90后坏行为系列》,是由一个青少年展示的关于性的内容,其大胆程度令人震惊。博客里还说道:90后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疯癫,行为不当,神经,并且过早发生性行为。

在父母师长看来,90后的早熟是一个潜伏的危险信号。许多90后少年的QQ签名往往是一些极其伤感的话,例如那句著名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除了依然被当成孩子,在90后身上恐怕多了一个“坏”的标签。这是时代所特有的评价,正如70后的叛逆,80后的娇气。脑残、非主流、校园暴力、炫富,再用“垮掉的一代”形容90后似乎已不合时宜,他们“比垮更垮”。

“把父母20岁以后干的事都干得差不多了,除了不挣钱。”、“喜欢在网络上秀自己,包括贱的方面。”、“拜金,追求物质享受。”、“道德底线越来越低。”在 “你如何看待90后”的一个网络调查中,逾半数网友对90后给出了上述负面的“评价”。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否定他们的表现。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认为90后的特质“谈不上坏”,“由于父母给他们的东西满足度比较高,他们没有理由反叛,他们不需要反叛就可以获得很多。”但这不代表90后唯命是从。

“他们更像是在过游戏中的人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社会的宽容度以及将来高考制度的改革,肯定要打破应试教育体制,这将为90后的成功和多样化选择提供土壤,这是个什么都可以的时代。”据《南都周刊》

世界终归是他们的

“别老拿我和别人比较,不是我喜欢标新立异,我只是对一成不变不敢苟同。你们为我安排的路,总是让我迷路……”90后这个群体的复杂性引来诸多争议,90后有着他们的宣言。社会的宽容度将为90后的成功和多样化选择提供土壤,毕竟这是个什么都可以的时代。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