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统一的小学招生已经结束了报名工作,本报热线依然接到了不少家长反映的问题,说孩子还没有学上。
没学上的原因主要是:证件不齐全,认为分配的小学太远,想就近在家附近的学校上。
一方面是家长和孩子就近上学的愿望,一方面是学校的接收能力有限,两者的矛盾这两天日益显得突出。“学校布局不合理,接收能力有限,只能保证相对就近。”一位区教体局负责人说。
晚报记者 张勤/文 张翼飞/图
隔壁就有学校,咋就不叫上?
原因:接收能力有限
“两天时间,无法解决所有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昨日,一位区教体局有关负责人说,一些适龄儿童入学遗留问题,目前还正处于解决阶段。
从家长反映的问题来看,不少适龄儿童没报上名,其原因是家长认为教育部门分配的小学离家太远,而家庭住址附近有更近的学校。
昨日上午,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贴出了通知,称学校“招生已满,片区内的学生可以到康平小学报名”。据了解,没报上名的学生,主要是因为房产证尚未办好,证件不全。
一名学生家长说:“办房产证也不是我们说了算的。小区开发商还没给我们发房产证。”家长们认为,虽然房产证没办下来,但他们居住的房子的确是在聚源路小学的片区内。如今学生到康平小学上学,路途相比聚源路小学较远。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未报上名的学生有50多人,而聚源路小学目前接收的完全符合条件的学生已经有230多人。按照今年招生4个班计算,平均班额已达57.5人。“没有教室,接收能力有限。”聚源路小学校长王春喜解释。
乡镇学校的压力骤增
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和新建小区发展太快
报名的两天时间内,不少家长反映,到金水区柳林中心校报名的过程比较“难”。
据了解,金水区柳林中心校和下辖的小学接收报名的学生,90%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柳林的小学现在压力很大。”柳林中心校的张校长说,下设的7所小学,最开始都是村办学校,本来校园面积就小,班额也不大,主要是满足本村学生的入学。
近年来,城市发展速度快,以前的都市村庄,改造后建起大批的新建小区,外来务工人员也越来越多。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使得原本并不紧张的村办教育资源压力骤增。
二七区小学生上学最远不超过1公里
原因:老城区学校布局较密集
如果学区内的小学布局相对集中,学生上学“跑远路”的情况就会少一些。在二七区,新建小区也在不断增多,不过由于调配较为合理,小学生上学的最远距离不超过1公里。
二七区教体局有关负责人说,让学生上学跑远路,和“大班”比起来,前者付出的成本更大。二七区采取的办法是,让居民集中居住区周边的小学开设大班,以此来避免学生跑得太远。
学校接收能力真的有限?
有质疑:为何交了钱就有能力接收了?
在本报接到的热线线索中,有部分家长反映,一些学校声称容纳能力有限,但是一旦交了钱,就又能接收了。
家长任先生说,他在市区买了一套商品房,去居住地附近的小学报名,“学校刚开始说,新建小区不在他们的招生范围内,学校容纳能力有限,不接收”。任先生说,在和学校协商后,解决办法是:家长交8000元钱,孩子就可以上学。
“既然没有办法容纳更多学生,为什么交了钱就有接纳能力了呢?”任先生认为,这说明学校并非不能接收,而是想收钱。
今日,本报会继续关注小学入学和收费问题,家长可以拨打本报热线67659999反映孩子上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