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8版:关注二七广场畅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民间声音与专家智慧碰出火花
共谋二七广场畅通长久之计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郑州治堵,民间力量与政府决心拧成一股绳
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牵头论证
民间声音与专家智慧碰出火花
共谋二七广场畅通长久之计
中铁四院副总工程师吕小应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高级工程师杨友林
郑州市市政设计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王巨涛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交通所副总工、高级工程师李凤军

郑州治堵,民间力量与政府决心拧成一股绳

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牵头论证

民间声音与专家智慧碰出火花

共谋二七广场畅通长久之计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交通所副总工、高级工程师李凤军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博导李旭宏

热心市民任俊杰十分关注二七广场交通问题,提出了“X形下穿隧道+地面环形通道”建议。究竟此方法能否缓解二七广场交通压力,昨日上午,在生茂酒店,郑州市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郑州市二七广场交通研究专家座谈会,会议邀请了国内5名规划、交通、轨道交通、市政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规划局、市轨道公司、市民任俊杰等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有了初步结论,不建议在二七广场地区设置下穿隧道。

晚报记者 孙娟/文

白韬/图

专家意见:二七广场不适合设置下穿隧道

经过论证后,专家组最后认为,城市中心区应以解决到达型交通、减少通过型交通为主,体现公交优先原则,二七广场下穿隧道的方案,虽然解决了一部分过境交通,但是难以缓解该地区交通压力,因此建议不在该地区设置下穿隧道。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二七广场地区不适合设置下穿隧道呢?

对此,专家们也给出了详细答复,原因有三。

原因之一:不具备设置隧道的技术要求,交通组织不合理,综合效益差

第一大原因是,该区域的下穿隧道方案在方便到达交通、多路口交通转换、公交优先及工程实施等方面不具备设置隧道的技术要求,交通组织不合理、综合效益差,投资成本巨大。

首先是管线敷设技术不达要求。

专家表示,城市下穿隧道覆土需3米左右,隧道底距地面约8米。按照满足冰冻地区城市立交坡度不大于4%的设计规范,道路立交引坡段长约200米。该区域用地局促,引坡设置困难。

比如说,解放路方向与正在实施的解放路立交引坡冲突;正兴街方向距离路口较近,不利于交通的分向行驶;西大街方向,隧道阻断了南北下街的交通联系;人民路方向阻断了与北下街方向的交通联系;隧道引坡段占用地面空间,地面交通组织受阻。

另外,隧道内设置出口匝道,转弯半径较小,视距受限,有一定安全隐患;西大街车流通过北下街汇入人民路处,设置的定向匝道转弯半径较小,高架桥需下落至隧道段,纵坡无法实现。

原因之二:不符合减少过境穿越交通、公交优先规划原则

第二大原因就是,该方案不能缓解该地区的交通压力,不符合城市中心区方便到达交通、减少过境穿越交通、公交优先的规划原则。

专家称,该地区是城市公交重点服务区域,公交线路多达数十条,地下隧道不利于公交线路及站点的设置,不利于城市中心区公共交通优先理念的实施。

方案强化中原路和人民路的穿越交通,但不利于紫荆山立交和中原路铁路地道的交通疏解,同时解放路立交、东西大街两条重要交通通道的联系受到很大限制,使政府投巨资建设的解放路立交不能有效疏解中心区的交通。

另外,路口为五路交叉,设置下穿隧道后,转向交通严重受限,除人民路—正兴街直通交通及2个出口匝道外,其他交通方向基本不具备通行条件,严重影响该路口的交通转换。

原因之三:对城市管线迁改影响增加,对地下空间开发不利

第三大原因是,对城市管线迁改影响增加,并对该区域地下空间开发不利

专家也举出例子,比如沿福寿街—正兴街地下现敷设有一条220KV电力隧道,在原亚细亚大酒店东侧折向北横跨解放路,该电力隧道埋深约8米,主要服务于整个火车站地区。

“下穿隧道方案与电力隧道冲突较大,电力隧道必须迁改,但该区域已无合适位置进行迁改。”一名专家称。

同时,下穿隧道及其引坡段带来更大范围内的管线迁移,整个工程范围内管线需要迁移改造,将对城市中心区的各项功能带来严重影响,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对于目前实施的轨道一号线工程来讲,下穿隧道的设置使轨道交通站厅层(地下一层)下移,不利于周边建筑利用地铁站厅层联络,客流无法直接在地铁站进入周边各大中心购物。

二七广场交通

究竟该怎么做?

专家组提三条建议

专家组认为,二七广场区域应当通过加密路网,设置地上人行通廊、地面步行街区、结合轨道交通进行地下开发以及单向交通的立体交通模式,适应区域交通需求。

与此同时,专家提出了三条可行性建议。

首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公交出行结构,构筑高强度开发模式下的交通容量最大化。

其次,优化路网结构,加大路网密度,实现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最强化。比如,加快京广、陇海快速路建设,与金水路、紫荆山南路形成区域干线交通环,屏蔽过境交通,重要节点设置立交,实现交通快速集散,减小穿过二七广场交叉口的交通压力。

打通乔家门路至航海路,形成区域南北向贯通道路,加强对外疏散。打通和改造太康路、大同路、幸福路—操场街、南北下街等次干路,加强交通集散功能。

完善微循环系统,提高交通可达性,结合二七广场周边老城改造,在地块内部增加街坊路,完善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缓解干路交通压力。

最后,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实现人车分离,适应商业文化发展的交通环境最优化。

二七广场地区通过建设连续的地上、地面、地下步行交通系统,形成上部为行人交通、中部为车行交通、下部为行人交通及轨道交通的立体交通体系。连续的步行系统串联商业街区以及火车站、轨道交通站点、休闲文化区,实现“人车分离”,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引导“公交+步行”的出行方式,缓解核心区交通压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