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你可能就听不到树叶沙沙声了
□晚报记者 张璇 张竞昳
[一则报道]
近1/5的美国青少年不同程度听力损伤
听不到耳语或树叶沙沙声
据长江日报报道,近期美国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目前近1/5的美国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这一数字比20年前上升了约5个百分点。有些研究人员将此现象归咎于青少年使用ipod等音乐播放器时音量过大、时间过长。
研究人员对来自美国各地健康调查中心的12到19岁青少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1988年到1994年间,约有15%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问题,而2005年到2006年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19.5%。
由此推断,全美青少年中约有650万存在轻度听力受损。就性别而言,女孩的听力问题比男孩略好些。
波士顿一家医院负责该研究的一名博士称,青少年中大部分听力损伤都是轻度的。所谓“轻度”,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无法听到16到24分贝之间的声音,相当于耳语或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听力轻度受损的人能听到全部元音,但听不到很多辅音。
[一个例子]
天天戴着耳机练英语,听力下降好多
“戴耳机时间长了耳朵是有点疼。”毛女士每天上班路上总会戴着耳机听音乐,但差不多一小时就觉得耳朵不舒服,发胀酸痛。
郑大一附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秦兆冰举了个例子:她一个同学准备出国,天天戴着耳机练习英语,时间长了感觉到听力不好,于是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听力下降了好多。
“这是非常典型的戴耳机时间长导致的病例。”秦兆冰说,戴耳机引起的听力下降的病例几乎每天门诊都能遇到这样的情况,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多,还有十几岁的学生。
[一个提醒]
耳朵也会出现疲劳
“要说戴耳机应该控制在多少分贝,这个没有完全一定的标准。”秦兆冰说,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另外还有个体差异比较大,只能说尽量开到最小音量,只要能听到就可以。
“感觉到难受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受损伤了。”秦兆冰说,早期的损伤是暂时性的,休息之后能慢慢恢复过来,但如果是长时间、反复刺激,那就不好恢复了。“另外,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受损伤。”
秦兆冰说,长期戴耳机还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精神的、心理的都会有。
如果戴耳机的话,一般半个小时休息一下比较合适。
“耳朵和眼睛一样,也会出现疲劳。”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耳科主任张继功说,耳疲劳的话就是刚才那样听觉不灵敏了,休息一会儿也能得到缓解。
出现耳疲劳后,可以用手揉一揉耳门、听宫、听会这3个穴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道口前方的部位。“另外,用中医的办法,可以将手掌摩擦生热后捂在耳朵上,改善耳循环。”
慢性噪音性耳聋是由耳疲劳所引起的,其受损部位在耳蜗以及耳蜗后的听神经。
[一项试验]
体验到100分贝,记者耳疲劳了
昨天上午,我们来到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的纯音听阈测定室,准备用测听仪感受一下不同分贝之间的差别。双耳的听力是分别测定的,戴上贴耳式耳机后,先测右耳。
10分贝,音量太低了,几乎什么也听不到。
20分贝,这个分贝听起来声音非常微弱,像是有人在耳边小声说话。
30分贝,只比刚才稍高点,能听清楚了,差别不是太大。
40分贝,差不多是正常交谈说话的声音。
50分贝,感觉声音有点大,但还不至于觉得刺耳。
60分贝,走在街道上的感觉,各种声音夹杂在一起,有点嘈杂,但不是很强烈。
70分贝,像听到汽车鸣笛的感觉,感觉不舒服。
80分贝,像是有人在耳边大声喊叫,觉得开始心烦。
85分贝,很刺耳。张继功说,这是噪音的临界值。
90分贝,心烦意乱,像开的声音很大的播放器就在耳边一直不停。
100分贝,像是有电钻在耳边工作,刚听到声音就迫不及待地把耳机拿下来,耳机取掉后还觉得刚才的声音仍在耳边萦绕。
接下来换成左耳,刚戴上时,20分贝几乎听不到。张主任说,这是刚才强烈的音量刺激导致耳疲劳。
休息了一会儿后,再测左耳,感觉和右耳的差别不大。
健康听MP3
1.短时间(不超过1小时)适当音量听,高端入耳耳塞不对听力造成大的伤害。
2.长时间佩戴入耳耳塞(不管发不发声)容易引发耳鸣。
3.低端浅入耳并以低音为卖点的耳塞=耳朵杀手。
4.在过于嘈杂的环境中使用隔音好的入耳耳塞对耳朵有保护作用。
5.强烈建议入耳耳塞使用者注意个人卫生;不要交叉使用。
[一个警告]
噪声中听音乐最毁听力
在公交车内、地铁里、喧闹的大街等嘈杂环境下,建议不要戴耳机。
声音计检测显示,嘈杂环境的声音通常在70~80分贝。如果在这种场合下进行语言交流或听随身听等各种音响,音量必须放大到超过原有嘈杂环境声音30分贝以上,而此时听到的声音的清晰程度和在安静环境时的声音大小相同,其实这时的声音已经超过100分贝。
如果人们暴露在100分贝以上声音环境时间过长,就会出现听力损害。早期或轻度的听力损害主要表现为:耳鸣或头晕,严重的听力损害会导致听力丧失,一旦听力丧失使之恢复就很困难。
[一个窍门]
戴耳机听音乐嚼口香糖可保护听力
专家指出,一边戴耳机听音乐一边咀嚼食物,可缓解中耳与外界的大气压力。比如很多人在飞机起飞与降落时会感到耳朵疼,做促使咽鼓管张开的动作,如咽口水、吃东西、喝饮料、打呵欠等,症状就会有所缓解。
此外,台湾医学界的一项研究指出,一边戴耳机听音乐一边咀嚼食物(如口香糖),内耳测量到的音波压力会降低1~3分贝,从而达到保护耳膜的效果。
从解剖学上分析,外耳道的前壁就是颞颌关节,而人在戴耳机听音乐时嚼东西,颞颌关节会拉扯耳朵,让耳塞式耳机送进耳朵的音量外泄,形成漏音,反而能保护耳朵。
分贝知识
分贝是声压级的大小单位,声音压力每增加一倍,声压量级增加6分贝。
1分贝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20分贝以下的声音,我们认为它是安静的,当然,一般来说15分贝以下的我们就可以认为它属于“死寂”的了。20~40分贝大约是情侣耳边的喃喃细语。40~60分贝属于我们正常的交谈声音。
60分贝以上就属于吵闹范围了,70分贝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的,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90分贝以上就会使听力受损。
听小骨
(听骨链)
我们的耳朵这样听声音
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锤骨、镫骨和砧骨三块小骨相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这样声音的信息就传到了大脑。
人的听力范围到中年以后会变得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