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郁闷也很气愤,一再表示自己没要过钱
“他一获奖,就把全国的记者都获到我这里来了”
“他全国有名得英雄,我全国有名得骂名”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三八村渔民王守海,是《挟尸要价》照片中的主角,正处于舆论漩涡中。
“我一分钱没得,还倒贴油钱,最后竟然搞得全国人都在骂我。”25日,73岁的王守海既委屈又愤怒,“我真的不想谈了!记者太多,连着三四天每天都来,我怎么受得了?吃饭都没时间。”
当天中午12点50分,王守海摆着手走出家门。等待在门外的三四家媒体的记者随即迎上,但王守海始终不予理睬。
过了一会儿,王守海掰着手指冲记者说:“上午我已经送走五六拨记者了!”
就是这张获奖照片
让王守海陷入舆论漩涡
公安县埠河镇三八村,与荆州市区隔江相望。去年,在江对岸发生的“10·24”事件早已平息,但没想到,如今却因一张现场照片获了奖,而又让媒体云集江边。
据照片作者张轶说,3名大学生为了救人不幸溺亡后,捞尸公司老板命王守海等人“挟尸要价”。照片获奖后,有人质疑张轶的说法,但“金镜头”组委会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照片中反映的新闻事件是真实的。
“王守海这几天都要炸了。”村民们对记者说,“他都73岁了,怎么顶得住?要是高血压又发了,你们要负责的。请留点空间给他,行不行?”
记者们之所以蜂拥而至,只因为太想看到真相。那么,王守海到底有没有“挟尸要价”,在照片定格的瞬间或前后,他有没有说过诸如“钱到了再往上捞”、“一切要听老板的”之类的话?
对此,王守海气愤地说:“我没要钱,我本来就只是打工的!”
据村里人介绍,王守海以前在当地水运社当主任,水运社主要负责在江上驾船运输,现已改为轮渡公司。
25日下午,记者在三八村一栋民房内再次见到正到处“躲记者”的王守海,此时他缓和了许多,简短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其间,旁边的村民不停插话:“你们做记者的,一定要说真话。”
[ 面对面 ]
“去时根本不知道死者是什么人”
记者:听说您已经起诉照片的作者了?
王守海:是我的律师彭德江起诉的,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
记者:那张获奖的照片您看过吗?
王守海:我看过。穿白褂子的就是我。我当时那个手势,是在指挥后面的人开船向岸边靠拢。
记者:您当时有没有说什么话?
王守海:就是指挥,没说什么。有人说我是在挟尸要价,哪里可能是谈价啊?我两点多接的电话,3点多船才到现场,把钩子整好就4点了。先后捞了3个遇难的大学生,全捞起来已经5点了。
记者:是老板打电话找您的?
王守海:去的时候只知道是捞尸,但死者是什么人我根本不知道。
“船停下是在滤钩,至少得半个小时”
记者:那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
王守海:是捞到第二具尸体时。
记者:有报道说,你们捞第一具尸体上岸后,老板曾指责你们,说钱还没到位,是这样吗?
王守海:他没说过。
记者:捞起第一具尸体后,你们为什么把船停在岸边,等了半小时才再次出发?
王守海:船停下是在滤钩,捞尸的钩子每重新整理一遍至少得半个小时。
记者:整个捞尸过程中,老板有什么指示?
王守海:老板自始至终都没跟我们联系,我只是完成工作。
“我不管钱的事,那是老板的事”
记者:您那时知道钱还没到位吗?
王守海:不知道,我不管钱的事,那是老板的事。
记者:第二具尸体捞起来后,过了多久才送到岸上?
王守海:捞起来就送去了,没耽误时间,我一直在指挥船靠岸。
记者:是两艘船在打捞吗?
王守海:是的,所以更需要我指挥着一起靠岸。
记者:照片中那一瞬间,您离岸边有多远?
王守海:三四米远。
记者:和您一起在船上的还有谁?
王守海:那个船是陈新的亲戚圣德义的,陈新就是陈波(打捞公司老板)的哥哥。两艘船共有5个人,我站的船上有3个人,我和圣德义、王文柱,给尸体绑绳子的是王文柱。另外一艘船上是王文全、冯丙昌,那船是王文全的。
“我一分钱没得,还落个骂名”
记者:捞尸之前,老板有没有先跟您谈好价钱?
王守海:没有。隔了一天,是陈新把钱给送来的。
记者:一共给您多少钱?
王守海:530元。捞人是500元,钩子钱是30元。那是滚钩,平时捞黄鱼用的。这些钱后来全都退了,我一分钱也没得,还得倒贴油钱,最后竟然搞得全国人都在骂我。
记者:后来有人因为这个事骂您吗?
王守海:肯定有啊!那个拍照的张轶,非要说是我在谈价钱,可我没说过那些话啊!他全国有名得英雄,我全国有名得骂名。
记者:您向媒体澄清过吗?
王守海:澄清了,但是张轶的照片又获了奖,还是头等奖,这事自然又被吵吵起来了。他那个奖获得不轻啊,他一获奖,就把全国的记者都获到我这里来了。
据《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