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制新型无人机、智能灰尘、导弹
特别关注 RQ-170的目标可能对准中国
RQ-170有很多方面令人不解,为什么美国空军在阿富汗需要用隐形飞机,而阿富汗根本没有雷达防御系统?据了解,美国空军并不需要这种飞机。美国研发出这种飞机是为了对付其心目中技术先进的敌人,有可能是中国。这不能说明它不适合目前的情况,RQ-170不像“捕食者”和“收获者”,这两种无人驾驶飞机,很容易被发现。RQ-170,隐身能力超强,能够完成“捕食者”和“收获者”无法完成的任务,例如,秘密跟踪或悄悄越过阿富汗边境进入伊朗或巴基斯坦境内,以暗中监视他们的核项目进展情况。
每年,五角大楼都会有数百亿美元预算莫名失踪。这些钱没有被骗、被浪费或者被滥用掉,而是被用于秘密开发先进武器,或者资助秘密行动。据估计,今年这笔所谓的“黑色预算”高达580亿美元(3943亿元人民币),足够支付两个“曼哈顿计划”,而2011年的“黑色预算”金额甚至会比处于冷战时期的1987年更庞大。
这些钱去了哪里?追踪这些“黑色预算”非常困难,但并非无迹可寻。
据最新出版的9月份美国《大众科技》杂志报道,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分析师托德·哈里逊称,2011年联邦政府绝密行动的预算中,194亿美元(1319亿元人民币)投给4个军方部门用于研究开发,169亿美元(1149亿元人民币)用于采购,146亿美元(993亿元人民币)用于“运行和维护”。
最后一项的费用增长最快,暗示许多绝密技术已经开始从实验室投向战场。
钱都干什么了?
实际上,秘密国防支出的增长暗示着美国军事策略发生了根本性改变。“9·11”恐怖袭击后,五角大楼开始从其“后冷战时代”的“两场战争”战略,转变成侧重于针对个人或者个别组织的非常规战争。这种军事策略的转变带来研发投入的转变。
即使在五角大楼内部也很少有人准确知道“黑色预算”的细节。但是,把我们所了解的五角大楼的目标和军事技术的最新进展结合在一起,我们就能大致描述出总体轮廓。
现在,军事研究人员已经把注意力从大规模杀伤武器转向更为精确的挑战:寻找、跟踪和杀掉某个人。
第一步 搜索目标
RQ-170隐形无人机打头阵
“杀人链”的第一个环节找到要杀之人。尤其是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此类情报越来越多是通过无人机搜集的。据报道,今年前6个月,美国曾动用45架无人驾驶飞机在巴基斯坦搜集信息。无人机对这类行动的重要性表明,“黑色预算”很有可能正为下一代无人机提供资金。
2009年4月,一家法国杂志曾刊登了一张最新的飞机照片,飞机机翼细长,曾出现在阿富汗南部,被航天专家称为“坎大哈野兽”。后来,这种飞机在坎大哈跑道上的另一张很清晰的照片也浮现出来,随即,美国空军发表了一项声明,最后,给了“坎大哈野兽”一个正式的身份:RQ-170“哨兵”无人驾驶飞机。
“捕食者”、“收获者”和RQ-170,这三种无人驾驶飞机能接近目标,但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五角大楼正在研发一种能秘密侦察危险地带的微型无人飞机。
美国《华盛顿邮报》在今年4月份的一份报道中说,美国中情局用比萨大小的微型无人机寻找巴基斯坦的叛乱分子。2010年五角大楼预算曾简短地提到“阿努比斯计划”,这是美国空军的一个微型无人机研发计划。
美国空军没有说这种微型飞机,但是在2008年,在美国有线电视上的一个视频暗示着,将来这种微型无人机将对目标更加精确地锁定,有承担爆炸任务的微型无人机,有微型俯冲轰炸机等。
五角大楼预算文件表明,现在,该计划已经完成,意味着一种可致命的无人机可能已经投入使用。
第二步 跟踪目标
“智能灰尘”实施盯梢
五角大楼正在通过至少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项目打造“杀人链”的下一个环节——个人跟踪。2003年制定的“秘密贴标签、追踪和定位”,在2008~2013年间获得2.1亿美元的拨款,而且有可能比从“黑色预算”中得到的更多。
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官员道格·理查森2007年曾说,五角大楼要使用14种不同技术来标记和追踪人员、车辆目标。标记可能指用肉眼看不见的生物颜料或微型机械感应器。跟踪意味着从远处监视,获取“指纹”然后跟踪,也有可能从装备有红外线探测器的飞机上进行跟踪。
据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说,利用从研究昆虫分析出来的信息模式,能从千里之外对目标进行跟踪。
也许更先进的标记方式是“灰尘”、“微粒”、微小的机电感应器等,这些都能依附在所跟踪的人或交通工具上,数千个这样的微小感应器同时分散出,能提高追踪的比率。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克里斯·皮斯特说,连续10多年来,他们的研究小组一直被五角大楼一项目部赞助,研究“智能灰尘”,能够研制出米粒大小的传感器。
皮斯特说,刚开始,他和他的同事想象一种“智能黏着物”,当目标出现的时候,它能够依附在目标者的衣服上;或是“智能跳蚤”,能够跳到目标上。
然而,2001年,皮斯特研究小组成功地在微型无人机上空投无数个“智能灰尘”微粒,微型电脑能够很容易地给目标者加标记。
在2007年的简报中,理查森说,他希望加标记技术在2009年能够运用。2009年,《洛杉矶时报》报道说,巴基斯坦的士兵用安装在微型无人机“捕食者”的传感器来追踪目标者,在大楼里面也能使用。
情报人员也有可能为了恐吓叛乱分子,夸大无人机的能力。但是也有线索表明五角大楼有可能已经研制了比报道的更先进的跟踪技术。
第三步 动手杀人
1小时内准确打击世界各地
1998年,位于阿拉伯海的美国海军军舰向阿富汗多个训练营发射了“战斧”式巡航导弹,据说,本·拉丹正藏在这些训练营里。导弹的飞行速度大约每小时550英里,用了一个多小时到达目标。如果本·拉丹确实藏身于其中的一个训练营,那他在导弹袭击到来前就离开了。
这些行动的失败,激发了美国五角大楼的计划制定者开始研究在1小时内准确打击世界上任何一地点的办法,甚至在没有无人机、轰炸机、军舰等情况下,也要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这被五角大楼称为“即时全球打击”计划。在今年4月份的媒体见面会上,国防部长罗伯特承认,美国已经拥有了这种能力。
从技术上来说,1小时内精确打击世界各地的能力并非无法想象。洲际弹道导弹离开地球大气层,时速可达1.5万英里,能在30分钟内到达世界各地。如果把核弹头取下来,它就变成了常规的“即时全球打击”武器,俄罗斯防御体系能立即检测出哪儿发射了洲际导弹,政府会在1分钟内做出决定,是否阻拦报复。
五角大楼官员说,可替代常规的以地面为基地的洲际导弹是一种极超音速武器,速度可达数倍音速的巡航导弹,这些导弹不需要离开地球大气层,和洲际导弹有不同的轨迹,所以,俄罗斯也不容易拦截。
由于对极超音速武器研究的成功,美国五角大楼对极超音速技术非常有信心。但是,有很多关注“黑色预算”的人员对此产生了怀疑,美国全球安全网站的主管人员约翰·派克说,五角大楼的极超音速项目可能用于掩盖另一项“黑色计划”,到底是什么计划,他也不清楚。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