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3版:中国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病因80年了都没找到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中国疾控中心检测意见出炉
南京23名横纹肌溶解症病例确诊
属Haff病,与食用小龙虾有关
病因80年了都没找到
已有22人治愈出院,1人仍然住院治疗筛查900多种有关化学物质,未发现致病物质

中国疾控中心检测意见出炉

南京23名横纹肌溶解症病例确诊

属Haff病,与食用小龙虾有关

什么是Haff病?

究竟什么是Haff病呢?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吴永宁说,Haff病与“泻湖病”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是翻译不同而已。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专家廖俊林说,在食用鱼类产品24小时内发生的横纹肌溶解,在美国被称之为“泻湖病”。

1924年,该病在德国的波罗的海地区首次被发现,估计跟吃了泻湖中的鱼有关,因此叫泻湖病,英文名叫Haff Disease。在此后10多年中,共发现了上千个病例,但1940年以后,突然消失了。泻湖病在1984年才在美国有报道,此后报道了20多例。

泻湖病在不同地区由不同的鱼类产生,与南京“龙虾门”最相似的,当属2001年美国密西西比河口的路易斯安那州“龙虾中毒”事件,当地曾爆出一周内连续出现食用小龙虾后发生横纹肌溶解的9个病例,居民都是买龙虾回去自己煮,吃了之后发病,最严重的患者肌酸激酶最高是正常值的十倍。廖俊林说:“这个病很偶发,总是发病一阵后就消失了。至于致病毒素,是世界难题,尚需生化学家努力。”

【确诊】

“南京地区发现的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具有与Haff病相似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如病前4~13小时内均有食用较多(10只以上)小龙虾史。”昨天傍晚,南京市政府召开了“关于食用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调查进展新闻发布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专家通报了经过10多天的调查、采样、实验室检测后的初步检测结果,提出了病例定义和病例检测方案,建议经卫生部批准后,在食用小龙虾地区开展主动监测,进一步探索确切病因。

共收治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23人

在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谢国祥医师主任指出,南京今年首次发现了23例食用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病例。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卫生部的重视,专门请来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吴永宁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应急办公室流行病学专家倪大新前往南京实地采样、调查。

经过10多天的实验室检测,初步的检测结果锁定在了Haff病上。

已有22人治愈出院,1人仍然住院治疗

据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华文介绍,截至2010年9月7日上午12时,南京市共收治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23人。经过初步流行病调查,23人的就餐地点高度分散,其中15名患者分布在8个家庭,也就是8个就餐点就餐,另有8人分别在4个餐馆食用了小龙虾。

23名患者均有全身肌肉酸痛症状,并伴有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明显增高。临床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治疗,已有22人治愈出院,还有1人仍然住院治疗,目前情况稳定。

同时,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谢国祥医师主任表示:“通过我们对23例确诊病例的跟踪调查,没有一例发生严重肾功能衰竭病。”

“这23位病人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主要分布在南京的6个城郊区;23名病人当中女性占了17例,占了74%。”谢国祥指出,在年龄上,有22个主要分布在17~26岁。其中在调查过程也发现,年龄大的要么是不吃,要么是吃得少,因而从年龄上来看,没有什么年龄的明显差异。

筛查900多种有关化学物质,未发现致病物质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吴永宁介绍,在调查中,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市疾控中心和江苏省疾控中心对来自南京市场的小龙虾及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样品进行了900多种有关化学物质的筛查,做了6种聚醚类抗生素、10种大环内酯抗生素、23种β-受体激动剂、15种镇静剂、3种苯胺和消极苯胺类化合物、2种重金属的检测,未发现市场采集的小龙虾中存在已知可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化学物质。

吴永宁说:“南京地区发现的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具有与Haff相似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临床检验发现患者肌酸激酶进行性的一过性升高。”

吴永宁指出,依据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及临床会诊意见,综合分析认为与国际上时有报道的Haff病基本一致。具体致病因素,还需进一步地研究、探索。

中国疾控中心应急办公室流行病学专家主任医师倪大新说,从病症发生情况看,23例病例完全谈不上暴发。

吴永宁还特地表示,他在南京调查“龙虾门”期间,每天起码要吃50只小龙虾,至今未发生异常。

【解疑】

这种病找到病因有多难?

吴永宁说,查找原因确实是个世界难题,80多年没有结果,美国目前也只是高度怀疑生物毒素。

廖俊林表示,美国多例小龙虾致泻湖病都是患者买回家煮的,也就是说,都是熟食发病,跟中国的案例很类似。

据悉,事情发生后,露易斯安那州卫生部及时获得样本,仍然没分析出东西来。美国卫生机构也怀疑龙虾被农药或者化学物质污染,随即展开环境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他们食用的小龙虾没有农药或化学物质的污染。将剩余的小龙虾样品送到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重金属、农用杀虫剂及除草剂均为阴性,也就是说是安全的。

最后,他们将样品送到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进行毒素检测,也是无果而终。目前,美国医学界对造成泻湖病的毒素仍处于猜想阶段,认为它是跟人类所发现的毒素排名第二的海葵毒相似,耐热,可以引起一系列的肌肉内离子通道紊乱。

龙虾能不能吃?

在场的一位记者问,现在龙虾市场很萎靡,都不知道龙虾能不能吃?目前病因也没有找到,那么对消费者来说,该如何选择呢?

吴永宁没有明确回答该问题,他告诉记者:“我们吃扁豆会发生中毒,我们吃发芽的土豆也会中毒,不可能一句话就判定这个东西是否安全。这需要衡量相关的风险。南京可能有上百万人吃龙虾,但只有极少数人病例发生。世界上也有许多散发的Haff病,但没有一个国家说,不吃鱼或者说不吃小龙虾。”

为什么上海不发病,就南京?

不少市民也注意到一点,吃龙虾的不仅是南京一个地方,上海等地吃得比南京还多,有报道说,上海食用龙虾是南京的3倍,但目前上海没有出现类似事件。这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这一点同样让专家很疑惑,“不仅是上海,美国洛杉矶、纽约都有中国小龙虾的门店,北京也在吃龙虾”。专家说,看到媒体有报道说湖南也有发病,但是没有看到详细报告,这次也没有调查。至于为什么就南京发病,他们没有明确的答案,能够引起横纹溶解的环节,他们已经排查了一遍,没有一个环节有证据表明出问题了。有人怀疑可能是与某一个水域的某一个物质有关,但目前没有调查结论,也无法通报。

有没有洗虾粉?

很多市民仍然关心洗虾粉是否存在于南京市场。专家说,农林部门进行了样本检测,包括药素残留、重金属、抗生素三大类,检测结果也是合格的。中国疾控中心对900多种化学物质筛查,也没有找到相关致病因素。有机磷残留可能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状应该是浑身出汗、瞳孔散开、毛孔增大,但在排查中也没有发现有机磷残留不合格的情况。

吃螃蟹会不会引发该病?

马上龙虾要下市了,该是吃螃蟹或者其他水产品的季节了,在国外的Haff病报道中,包含了大约11类水产品。那么这些水产品会否引发Haff病呢。专家对此同样也无法明确回答,由于致病因素不清楚,只能说不排除可能性。从目前来看,主要还是小龙虾、鲳鱼、水牛鱼等少数的几种淡水鱼类引起Haff病。

在随后的采访中,吴永宁透露,他研究这些病例后发现,中招的患者大多喜欢吃龙虾头的虾黄,虽然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专家建议,吃龙虾还是少吃虾头。

据《现代快报》《东方早报》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