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额400万元,每人分4250.8元
近日,四川宜宾喜捷镇红楼梦村的村民反映,当地村委会把多年来拖欠农民的400万元土地款印成代金券,替代人民币发给大家。这些代金券可以在本村内转让、赠与,还可以继承。但如果想换成真钱却要等到60多岁。
记者调查发现,这400万元代金券的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玄机。
镇政府当年曾批准红楼梦村发放代金券
村民手中的代金券
目前只有66岁以上的村民兑换到现金
四川宜宾红楼梦村共有300多户人家,1083人。村民肖艳说:“村委会给每个人分了4250.8元的代金券,而且要到60多岁才能换成钱。”
代金券上印有编码,盖着村委会的公章。其券背面的“说明”里明确写着,此券可以在“本村村民之间转让、继承、赠与”。
据红楼梦村村委会副主任徐明介绍,这批代金券是2005年左右印制发行的,总额400万元,共有941张分发到村民手中。
目前,只有66岁以上的村民兑换到了现金。
这块儿地早已是国有土地,村民却不知情
这些难以兑现的代金券究竟是怎么来的?据介绍,原来村集体有个企业叫红楼梦酒厂,使用的是集体土地。2004年,村委会把酒厂转让给成都老渔翁餐饮公司。这400万元就是当时老渔翁公司付的土地款。
记者在村委会和老渔翁公司2004年签订的协议中看到,“347.76亩土地为划拨土地”。而一份宜宾县人民政府文件中则记载着,早在1996年,县政府就同意征用该宗土地作为红楼梦酒厂建设用地。
对此,村民们一直都不知情。
“申报土地是一箭双雕”
既然14年前土地就已被同意征为国有,村民们为什么一直不知道呢?
知情者透露,1996年征地是个“绝密计划”,极少人知情。“申报土地的想法一箭双雕,一是可以拿到国家的使用土地计划,二是减少公粮统购,当时办理国土证花的二三十万元,可能被私吞了。”
一块本应属于农民的农村集体土地,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国有土地,转手又被卖掉。过程听上去很复杂,结果却很简单——本是土地主人的农民最终拿到的是一张张看上去很精美的代金券,而且暂时无法兑现。
造成这样的局面,究竟谁该负责?
据《都市时报》